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2019-03-20 01:32李艳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农产品

□李艳平

农产品加工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产品加工业也成为吉林省经济第二大支柱产业,为提升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品质,加速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产品产业传统生产模式和落后的经营理念,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进步,促进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充分发挥第二支柱产业作用,为吉林省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这就要求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培养技能型、素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专业在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方面借鉴了国外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和经验,注重了与企业的结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但由于缺乏政策的扶持和法规的保障,使得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与企业没有达到真正的合作。

(一)农产品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所需。农产品企业目前现状是需要既懂农产品专业知识,又能熟练操作的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学生一来就能胜任工作,这样就减少了人才培养成本以及员工的企业培训时间和费用;而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缺少企业标准操作规范,能力和素质明显偏弱,以吉林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与农产品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但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主体地位不高,积极性小,企业主要就是给学生提供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场所,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技术方面的现场指导没有真正体现。另外,目前在专业教学方面,承担教学任务的仍是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校内教学的很少,企业与学校合作目的主要是解决季节性产品生产时的用人需求和提升企业效益,而不是真正的培育人才,因此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达到毕业就上岗,这就导致该专业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低,要想改变专业生存严峻、招生就业规模都呈下滑趋势的现象,就得让企业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校企双方合作的动力,增强企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给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信心,充分发挥企业的育人潜力,这样校企合作才能共同受益。

(二)专业教学标准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不一致。结合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缺乏有机的统一,专业教学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不完全相符,缺乏适合农产品专业学生特点和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统一的、正规的实习实训指导教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教学的实训标准与岗位标准不统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因此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真正合作和统一,达到无缝对接,

(三)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在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专业中,有些课程教学方法基本上传统教育模式占主体,重理论传输,轻实践操作,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偏差,该专业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理论课过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的多看的多,缺乏实用性,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实验少,就失去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在校掌握的实践技能很难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另外,高职院校内双师型教师满足不了授课需求,教师企业实践缺乏,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缺乏岗位针对性,与地方农产品加工企业需求脱节。由于高职院校的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职业定位性,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要被社会认同,人才培养才能步入良性循环,要解决高职院校农产品专业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水平。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措施与实践

(一)实施“产教融合、德技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农产品人才培养要面向农产品加工产业一线需求,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培养具有较强产品质量意识、树立绿色健康安全意识、懂规守矩、有责任担当和吃苦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农产品产业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有机结合,加强校企对接方式的创新,是在校企合作思路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础。

1.企业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院的农产品加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与吉林巨润农业科技集团、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及四平宏宝莱饮品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组织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制定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相对接的课程标准,结合企业产品生产流程、学生实践岗位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包括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和品控、产品营销和管理、及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素质教育相关内容,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课程学习,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现产学互动,完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能力提升模式。根据专业岗位能力需要及技术发展方向,将竞赛内容嵌入实训课程中,竞赛评比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评,评选指标侧重于企业需求胜任技能,农产品加工专业通过技能竞赛了解企业需求,校企联合开发,学习行业新技术,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赛训结合、以赛促训、赛训相长。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竞赛考核评价,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学院农产品检测专业学生在吉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安全检测项目中曾获一等奖、二等奖,通过参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了学生专业基础,提高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优秀师资团队。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关系到能否胜任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学院目前与地方农产品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专业教师,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90%以上。提高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水平,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实训指导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使教学的着力点更加契合企业实际需要,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课程教师。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对其行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进行学习,建立“企业师资人才库”,增加外聘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丰富了校园内的师资力量。

4.整合“理实一体化、网络化、开放型”的教学资源。建设该专业共享开放信息化课程资源。通过教学管理平台、专业实践平台和顶岗实习平台3个平台,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特点,已建成《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微生物检验》《饮料加工技术》《农产品物理检验》《农产品化学检验》《农产品卫生检验》等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库。

5.加强配套教材建设。根据课程建设,编写具有专业特色、内容新、水平高、实用性强、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教材。本专业教师根据课程体系的改革,校企合作,开发出一批适合高职特点的优质教材,重点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检测技术》《绿色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配餐》四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课程。

(二)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设置专业课程。高职院校重要职能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机制,推进产、学、研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学院农产品专业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近几年为企业进行农产品检验工、保管员等的技能鉴定;为地方企业天成玉米输送人才,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为学校食堂及周边农贸市场检测果蔬农药残留等工作。为此,了解地方经济状况、地方产业政策和地方企业内部结构,有利于高职院校设置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课程,同时也要根据地方经济动态来调整课程。

(三)共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新建《微生物检测技术实训》《原子吸收检测技术实训》《色谱检测技术实训》3门仿真实训系统。由于原农产品检测类、农副食品加工类实训室比较单薄,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很难提高,因此扩建了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立1个“校中厂”。由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学院提供场地,校企共同招生,为达到在校学生在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成为“工匠精神”的人才,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建设,要由企业选派工程师和技能人才进校完成实践教学,营造真实企业生产环境,将生产与教学相结合。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实践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校企共同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合作,选择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大、人才供需关系稳定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如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农产品加工业与沈阳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提高合作层次,该企业成为该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基地,为学生岗位实习、综合实训提供场所,这种产教融合的“厂中校”实训基地,能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融入真实工作环境,同时满足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有利于专业教师进行科研和技术革新。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专业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一定会培养出一批以服务地方经济、适应社会发展的农产品技能人才,推动我国农产品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