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媒介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9-03-20 01:32张贺祥陈永利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媒介思想

□张贺祥 陈永利

一、新新媒介的性质与特点

新新媒介可称之为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泛指当下最新、最热的那些媒介,如维基网、推特网、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各种的火热APP。新新媒介作为一种融合媒介拥有多种特点[1]。

(一)多种媒介融合,传播载体与传播形式多元化。新新媒介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微信、互联网相结合,使信息传递效率更高、传播范围更广。同时,新新媒介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内容相结合,使人们更直观、便捷地获取信息。

(二)取消时空的限制,及时的接收全世界信息。科技的发展弥补了传统媒介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借助电脑、手机可以快速获得海量的数字化信息。微博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全球的新鲜事,微信可以及时的联系到彼此,更多的APP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最新动态,也可以及时地获取所关心的新闻。

(三)改变被动接受的地位,用户身份更具开放性与互动性。以往的媒介使用户只能被动地接收消息,但是新新媒介出现,使接受信息的人可以加入到信息传播的行列中,如微博、微信中的转发功能,使用户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再加工,结合自身的思考与看法,加以评论,成为消息的传播者,整个过程省时省力,用户在信息接受者与信息发布者的身份中快速转变,用户身份更具开放性与互动性。

(四)信息良莠不齐,传播容易监管难。新新媒介的发展增多了信息传播的平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匿名化的网络背景也将消息传播所需要担负的责任降低。不少网站、公众号、个人为了增加流量从中获利,迎合大众心理,宣传虚假、夸大、低俗的消息。

二、新新媒介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是接收新思想、新技术最快的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者,同时也是新新媒介文化最主要受众群体,在享受媒介文化的同时,也逃不掉被其影响、改变的命运。下文将从思想、学习、人际交往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新新媒介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2]。

(一)思想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多信仰迷失。随着媒介文化传播,星座、封建迷信等非科学、非理性的信仰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媒体的大肆渲染,使大学生从刚开始的好奇、调侃,发展到遇到情感、就业、困难问题时求助于星座分析、八卦占卜、转发锦鲤等方法。由此可见,大学生政治思想出现多元化、复杂化的变化,马克思主义信仰、宗教信仰、西方观念信仰、星座八卦迷信信仰相互交织彼此冲突溶解,使多数大学生存在信仰困惑,亟需正确的教育与引导[4]。

(二)学习影响。多点、海量碎片化。新新媒介结合互联网平台,让大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查询资料,但是海量的信息不仅碎还很杂,大学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网络上,浏览网页、查阅资讯,从海量的数字化信息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消息,而在此工程中,不免被难辨真假、夸大其词的垃圾新闻、娱乐圈的八卦新闻所吸引,同时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精准推送使学生浪费在浏览网页上的时间大大增加。长此以往,学生浪费大量宝贵时间进行信息筛选,锻炼了快速检索浏览式搜索能力,最终很难静下心细读大段学术性文字。

同时处理多样的事物是新新媒介带给大学生的另一个思维模式,手机的出现使大学生同时存在于现实与虚拟网络两个世界,在课堂上、自习室,不断地被网络世界中断、打扰。实验表明,人在做某件事情时,若中途被打断,需要大约25分钟的时间才能恢复至打断之前的状态。所以在学习时,绝大多数学生被手机影响,无法专心思考,多点同时并行的状态使学生长期处于游离状态,对待事情的专注度下降,记忆力也大大下降。

(三)人际交往影响。交往空间的分割与重建。虚拟人际交往空间的形成重新定义了大学生的交往行为,原来的人际交往是面对面的、持续的一段时间,而网络的加入使人们可以将人际交往分割开来,随时随地交流,随时结束,这种交往方式将公共的人际交往方式变为私人的交往方式,可以缓解交流者的紧张,有更多的时间思考组织语言,但是其虚拟的交流场景无法让人摆脱孤独感,反而会增加不安感[5]。现实人际交往更注重实时互动,虚拟的人际交往则不然,虽然在新新媒介的努力下,大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包、语音、视频进行沟通,但还是会有所忽略,忽略背景与陌生人互动、镜头前的表演造成误会都是虚拟人际交往的弊端。这种不真实的感觉无法弥补人的真正情感需要,长此以往,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会使得大学生在实际交往中变得迟钝、矛盾、畏缩等,进而产生心理障碍,更加畏惧人际交往。

三、新新媒介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策略

充分发挥新新媒介的积极作用,需要展开媒介教育。据调查,媒介素养高的大学生会更好的使用媒介。了解媒介才能更好地使用媒介,将媒介变为自己的工具,更好地学习、生活、进行人际交往。教导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使用新新媒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需要扮演三个角色[6]。

(一)引路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不断学习,成为使用新新媒介的先锋。日常工作中利用微信、QQ工具及时发布通知消息,通过媒介平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利用新媒体虚拟传播手段与大学生进行及时的双向交流。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将当下的时政要闻、政策方针、思想政治宣传素材进行加工,转变成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利用社交媒体分享给大学生,从而用轻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与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使用工具而不过于沉溺于新新媒介之中。结合新新媒介交流的优点,规避其危害,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观念,防止过分追求外在美忽略内在修养;给大学生明确正确的消费观,防止其过分虚荣,过度消费;给大学生构建健康的交友观,防止其沉溺与虚拟网络,丧失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与自信。

(二)同行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他们前进路上的同行者。把握“人机传播”的优势,让大学生处于轻松的交流环境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增强大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的信任,以求达到良好的沟通教育效果。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沟通,实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评论或私聊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三)指导者。学生在大学阶段对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塑造健康的行为方式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目前学校相关方面的教育存在缺失。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加强新新媒介教育,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充分了解新新媒介的本质特征,发挥新新媒介的积极作用而规避其消极影响,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让其拥有对信息的筛选判断能力、对知识分析处理的能力、对自我的控制管理能力等,从而成为更加优秀的时代精英。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媒介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类型及特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