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化的实施

2019-03-20 01:32刘净彤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科目美育美学

□刘净彤

一、引言

尽管美育涉及美学和艺术,但并不等于它们的相加,也不是某些相关学科组合而成的交叉学科。因为美育的终极目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态度和境界。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就特别重视环境对人趣味和修养的影响作用。概括起来,可以从自然环境保护、人居环境营造和艺术环境创设三个方面,来设计美育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实施路径。近年来,整个社会对美育的重视明显提升。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相比德智体劳,人们对美育内容、性质、功能等重要问题的认识还有一些模糊、误解甚至有所偏差,使得美育的具体实施难以找到切实路径和具体抓手,“美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难啃的骨头”,美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突出。这也要求教育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探讨美育内涵与方法,把推进美育工作落到实处。

对美育的实施来说,增加新课程和改善教育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指导,给学生搭建更多更好的自我学习平台,激发和满足他们的兴趣。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有偏知识或理论的科目,有偏能力或品质的科目,还有二者结合的科目。

二、美育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美育,指的是全部教育科目中的一个方面,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这种广义的美育,在理论主导的教育科目中最难实施。比如,要在物理、化学、数学等科目的教育中实施美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些理论主导的科目中,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很好地实施能力和技巧教育,那么就有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比如,在绘画教育中,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很好地讲解诸如材料、技法、对象构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历史知识,能够很好地从理论上讲清楚与艺术有关的概念和范畴,就有可能帮助学生欣赏绘画的美的品质,有可能帮助学生创作出品质优美的作品。因此,能力主导的教育科目中的美育,要更加注重知识教育和理论教育。对于那些二者兼顾的教育科目来说,这两个方面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这种意义上的美育,大致相当于如何更好地组织教育实施和达到教育目的,可以称之为“教育美学”。人们所说的美育,在最宽泛的意义上可以包括这种教育美学,但其核心内容不是这种教育美学,美育不能等同于教育美学。

对于美育性质人们有不同认识,有人认为是情感教育,有人认为是形式教育,有人认为是艺术教育,有人认为是境界教育,有人认为是态度教育,有人认为是完人教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无论哪种界定,都体现出美育的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它与分科教育观念、方法和内容较难完全兼容[1]。学校教育科目主要侧重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就与美育相近的科目来说,美学侧重知识教育,艺术侧重技能教育。尽管美育涉及美学和艺术,但并不等于它们的相加,甚至不是某些相关学科组合而成的交叉学科,美育终极目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态度和境界。单纯追求知识的美学和单纯追求技能的艺术教育,都有可能因为竞争压力标新立异而走向美育的反面[2]。

也有人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鉴于艺术教育多半属于品质和能力教育,因此美育可以归入能力教育之列。但是,美育也不能等同于能力教育。如果将美育理解为艺术教育,有可能导致两方面的弊端:第一,将美育理解为艺术教育,会局限美育的范围。今天所谓的艺术,主要指美的艺术或者高级艺术;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设计艺术、大众艺术等都很难包括在内,更不用说自然美和日常生活中的美的事物了。尽管艺术教育在美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不应该因此就将其他领域中可能存在的美育排除在外。如果将美育仅仅理解为艺术教育,就会大大缩小美育的实施范围。第二,将美育理解为艺术教育,会误解美育的性质。现代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教育或者专业教育,而美育更多指的是素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或者专业教育的艺术教育,有些部分与作为素质教育的审美教育相似,有些部分则完全不同。这里的区别,就像作为职业教育或者专业教育的体育教育,与作为素质教育的全民健身之间的区别一样。作为职业教育或者专业教育的艺术教育,更加重视技术方面的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美育,更加重视趣味的培养[3]。

三、美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态度

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美学属于典型的知识教育,如果将美育归入知识教育,就忽略了美育与美学的区别了。鉴于与作为知识教育的美学教育和作为能力教育的艺术教育都有所不同,美育很有可能属于态度教育的范畴。近年来,整个社会对美育的重视明显提升。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相比德智体劳,人们对美育内容、性质、功能等重要问题的认识还有一些模糊、误解甚至有所偏差,使得美育的具体实施难以找到切实路径和具体抓手,“美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难啃的骨头”,美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突出。这也要求教育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探讨美育内涵与方法,把推进美育工作落到实处[4]。

从青少年角度来说,环境影响只是实施美育的一个方面,而且还是比较外在的方面。实施美育的内在方面,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20世纪上半期,经过杜威、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高等教育中尤其有效,教师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兴趣和指导问题解决。特别是伴随新技术和新知识爆炸式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很有可能会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形式。正因为如此,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界讨论的重要话题。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尤其适合美育,再加上与环境影响结合起来,可以让环境影响由外在而转向内在。

对于美育的实施来说,需要将环境影响和自主学习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增加新课程和改善教育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指导,给学生搭建更多更好的自我学习平台,激发和满足他们的兴趣。

四、美育教育在思政课堂上的运用

(一)美育教育课件的设计。在审美教育中,审美教育课件是最重要的。除了设计美育课程之外,课件应该更加实用,并且产生一段时间的兴趣集中区,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进行美学的思考,学生还应该留出时间进行自我的工作和休息以及放松的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学习思考美学教育。这是在思想政治课上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处理好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时的心理因素。在讲解课程时,教师应注意教学重点和学生。美学教育的使用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现场反应。如果教师遵循课件来解释课堂内容,很容易摆脱学生的现实,失去使用美育教育的意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产生学习焦虑时,会对自尊心构成威胁,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受到别人怀疑或遭到贬低,其自信心就受到了损伤,焦虑心理也就产生了。而对自尊心较为有效的保护办法就是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是要相信学生,适度地运用表扬和鼓励等手段。二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素质类型、水平高低、兴趣爱好和基本条件,合理选择及搭配一些简单易学和实用性强且学生有兴趣的美育教材,因材施教,给予具体指导来满足高度焦虑的学生的需要,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条件和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建立奠定基础。

(三)加强师生的互动。在审美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在运用审美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应加强师生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是塑造正确的学生生活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传统教育方法与新教育方法相结合。尽管美育教育日益普及,但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容忽视。教师应整合两种教育方法。在审美教育的课堂上,传统知识可以用来整合课堂内容。为了记住,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选择性地运用审美教育科目,有些过于抽象或不利于使用审美教育课程,可以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应该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创新思想政治课程。创新思想政治课程,落实到具体方式,不少学校开始探索,组织学生拍摄微电影、办画展,让学生到红色景区、到厂矿企业、到乡村扶贫一线等地方实践,让学生走出教室、体验生活,使得原本最难讲、学生深感枯燥的理论课,变为学生最爱上的课程之一。让学生看到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深入实践,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更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还提高了学生以理论为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有授课形式的创新,还有授课内容的创新,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与社会现象、学生生活和所学专业等相结合。思想政治课改掉刻板形式,创新才有吸引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真正让学生成为主角,提升他们的责任感与参与热情,让青年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找到存在感、获得感。

总而言之,美育教育教学形式的出现,是对思想政治课程水平提升的一大帮助,但与此同时,现阶段的美育教育教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新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多问题。而如何运用美育教育教学帮助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长期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科目美育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外婆的美学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纯白美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