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气囊吸氧技术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分析

2019-03-20 07:4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面罩气囊插管

张 晓

江西省上栗县人民医院 337000

气管插管一般是对于重症患者,帮助患者呼吸,并改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平均动脉压等方面的体征情况的一种介入手段[1]。在当前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气囊吸氧技术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成为改善气管插管效果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应用质量和效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现代改良气囊吸氧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气囊吸氧模式,能有效促进患者自主恢复,提高患者心肺复苏率,并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共100例为观察对象,对改良气囊吸氧技术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抽签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2.43±2.80)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2.45±2.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对照组给予传统气囊吸氧技术治疗,使用普通成人面罩吸氧,氧流量调节5~10L/min;观察组使用改良气囊吸氧,带储气囊无重复呼吸面罩WI89165,氧流量调节为8~10L/min(氧流量>8L/min保证气囊充盈)。两组在吸氧过程中,均观察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管理目标。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缩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895,P=0.023<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3 讨论

现代改良气囊吸氧技术从设计上更加人性化,吸入氧浓度提升至80%以上,相较于传统普通的吸氧面罩,吸氧仅60%,提升至少了20%以上。并且利用活瓣吸氧面罩限制了患者呼出气体,避免重吸收,从而降低了二氧化碳的蓄积[3-6]。对于ICU为重症患者而言,经过气管插管治疗后,患者免疫力下降,体力也下降,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并发症问题出现,将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加不利于患者后期康复,如果患者发生二氧化碳蓄积和低氧血症,将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

针对上述情况,使用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长时间进行呼吸机治疗,患者住院时间久,经济费用也比较高,也限制了患者及时肠内营养供给,甚至还会发生反流误吸等严重不良情况[7-8]。随着现代医疗水平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针对气管插管患者行有效的吸氧治疗,能缓解患者症状,通过吸氧面罩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氧分压水平,对二氧化碳分压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正如本文中,针对患者使用了现代改良的带储气囊无重复呼吸面罩进行吸氧,进行积极的并发症预防,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气管插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恢复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践结果表明,改良气囊吸氧技术在预防气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呼吸道损伤等方面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且能帮助患者成功脱机。相较于传统的普通面罩吸氧,带储气囊无重复呼吸面罩吸氧技术的应用,疗效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改良气囊吸氧技术应用气管插管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面罩气囊插管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理想面罩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高田气囊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迷你救生充气囊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