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论视域下的延安精神分析

2019-03-19 11:59魏亚旭
决策探索 2019年4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境界

魏亚旭

延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根据地,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成果也是在延安萌芽、发展、成熟的,这就使得从延安革命历史和实践中孕育的延安精神成为了我们党和人民宝贵的财富,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党要深入探究延安精神的具体内涵,使每个党员都能够学习延安精神、实践延安精神、让思想更加凝固和纯洁。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对延安精神进行分析,无疑会得到更深入、更新颖的观点。

一、价值与价值追求

哲学上对于价值的定义包含三个重要内容:实践、主体和客体,也就是说在实践的过程中,作为客体的事物对作为主体的人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是一个具有普遍价值的定义,总结了大部分现象和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最本质的概括。这一概念是十分简洁的,并没有将重复的内容和复杂的关系纳入到概念之中,而是抽取其中的关键,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价值就是事物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的关系。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价值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特性。只有当具体事物具备的这种特性恰好和主体的需要相符合的时候,这种事物才具有价值,而且如果这种事物的特性能够满足主体的大部分需求,那么其相应的价值也就越高。这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还没有形成之前,价值是不存在的,也同样没有价值追求。同时,没有物质世界的支撑,价值也会不复存在。价值在于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乍一看是对物质的追求,事实上是一种精神的满足。总的来说,价值和价值追求其实都是围绕人这一个主体来进行的。因而价值的评价与人这一个主体有着直接联系,并随着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我国著名的研究价值论的专家孙伟平,就从价值评价的这一特性出发,提出了在研究价值论这一领域应该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在研究价值的过程中,要注意人的地位和作用,做到从人这个主体的角度出发,站在主体的立场上,通过人的表达方式,在人的生活社会实践中来理解价值。

人生价值的实现事实上只有在人的需求满足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的,所以需求方面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出版一本名为《人类激励理论》的著作。这一著作对人类需求的层次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人类需求有五种,这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ecurity needs)、归属与爱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和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排列顺序由低到高。同样的,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也对价值追求的境界有一个简单的区分,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具体来说,第一境界是还没有对人生有足够的认识,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来找到自己的目标;第二境界是在确立了这种目标之后,坚持不懈,不放弃也不退缩,一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第三境界则是说在有足够的积累后,量变的积累带来质变,不经意间已实现了自己的追求。这就说明了人们在追求价值的过程中,只有明确了自己追求的目标,并且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实现价值追求。另外,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也提出过人生追求价值的四境界:第一个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自然境界;第二个是追求自身利益满足的利己境界;第三个是道德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的人不再是自私地为自己,而是为社会;第四个则是能够通晓宇宙规律的天地境界。除了以上学者之外,出生于湖北武汉的哲学家、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张世英,也有关于这一领域的观点:首先是欲求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的人们为的是维持自身的生活;其次是求实境界,这个境界致力于探索社会的各种规律;再次是道德境界,这个境界是在明确规律的基础上,为目标而奋斗;最后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从以上各个学者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价值追求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开始追求的价值就是最高层次的价值。事实上,价值的追求是首先满足最低层次的价值要求,然后逐渐发展,满足其他相对较高层次的要求,最后满足最高层次的价值追求。高层次和低层次的价值追求是环环相扣的,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深化。无论哪个层次的价值追求,都会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即使最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毋庸质疑,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会形成更大的影响,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发展和完善的延安精神,是价值追求中的更高追求。深入研究和学习这种精神,不仅能鼓励党员奋力前进,使之为新时代的社会建设而奋斗,而且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充实作出贡献。

二、延安精神的价值意蕴

(一)延安精神的具体内容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周恩來总理曾指出,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强国的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奋斗中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且在艰苦奋斗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7年以后的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时期,1934年开始的长征时期,1935年遵义会议这个伟大转折点的出现,1937年之后的艰难抗日时期,最后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这些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它既是一种工作作风,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凝聚全民族,领导、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共同实现民族富强、民族振兴的精神。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部分地区建立人民政权、不断扩大执政范围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建设和革命实践中,如果中国共产党没有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那么建立政权的实践就不会取得巨大成功。正是因为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民主政治”,延安时期才如此辉煌。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实现了理论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著作就是在此期间完成的,包括其关于革命战略、指导精神和发展前途的著作。

4.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意思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这一思想路线就是延安时期在总结经验和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定义和完善的。

(二)延安精神的价值意蕴

概括來说,延安精神的价值意蕴分为理想信念、思想路线、党的宗旨以及工作作风四个方面。

1.理想信念。延安精神有着重要的价值指向原则。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为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立,就是要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正是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之下,才会有那么多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为理想而奋斗。有许多党员为此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有许多党员背井离乡,有许多党员甚至献出了生命。如果没有它的指导,我们可能还处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如果没有它的指导,社会主义改造不会完成得如此之快,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也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新时代条件下,部分党员面临着精神懈怠、消极腐败的危险,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坚定信念,对党的建设以及社会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2.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是在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过程中确定的,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说对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它指导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得到完美解决。它还使得我们从“四人帮”造成的消极社会影响中走了出来,进行改革开放。当今时代条件下,部分党员出现了思想僵化以及教条主义的倾向,这就使得贯彻思想路线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在这一路线的指导之下,不断学习新的时代内容,吸收新的理论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我们才能跟上新时代建设的步伐。

3.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国家的成立,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荀子曾经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就说明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只有重点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了解人民群众想要什么,并为满足这些要求而服务的政党才是一个合格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去人民群众中间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并为其改善不足,满足需求。人民需求得到满足,建设社会的积极性就会提高,社会才会更加稳定。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师,将人民看作记录功过的镜子,在人民的监督之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工作作风。工作作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党的工作队伍中出现了一些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不良风气,也出现了一些思想僵化的情况。这就需要学习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奋斗和不断创新精神,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贯彻艰苦奋斗精神,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后退。同时还要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学习延安精神,在实践中践行、发展和充实延安精神。

(作者单位:郑州商学院)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延安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品“境界”
慎独的境界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