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明
在高职土建类专业教育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理念支撑下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它的实施不能是空中楼阁,也不能是天马行空,而是应该建立在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之上的。这个课程体系包含了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方法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子体系。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原则就是这一体系构建的准则和基本遵循,主要包括方向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逻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六个方面。
(一)方向性就是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政党、社群属性,其课程体系、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都必须符合实施的阶级、政党和社群的价值观,符合他们的大政方针和政治理想的方向,这也表明,方向性其实就是政治性。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理念,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是在高职院校中所实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内容体系、目标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的时候,就要注意其方向性。也就是说,体系构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而不能是其他方向。
(二)方向性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课程思政”的方向性要体现在其内容、目标、方法、评价和保障体系中坚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原理来解释世界。坚持方向性是成功实施“课程思政”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坚持方向性,“课程思政”体系的实施才有依据、有规律、有底气。“课程思政”的主体只有坚持方向性,才能在指导思想上,有所遵循,才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背离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失去方向的“课程思政”是绝不能允许实施的。那样不仅不能达到培养目标,反而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特点。任何事件都是发生在一定场域,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特定的时间地点,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不同,每一个时代对人思想政治素质都具有不同的要求,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时代也就有了不同的特点。高职教育就是近三十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属性的教育类型。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教育正是其中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形式。这就决定了在对高职土建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将被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而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正是承担着这样一种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在构建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时候遵守时代性原则。
(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反映时代特点及要求。人类生存和活动必然具有时代性,这是社会历史对人类社会实践的特定场域的确认,人的任何活动及其取得的结果必然留下时代的印记。时代性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变化以及生态文明的最新成果中,孕育着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累积起国家民族有史以来的文明成果。在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其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必然和必须反映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否则,这种体系不仅不能被学生接受,也不能被国家和民族接受。因此,必须坚持用时代性原则审视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同时,用发展的眼光改革这一体系,用创新和前瞻的精神构建这一体系,努力使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富于时代性和现实性,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强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每个特定的时代都有反映这个时代本质特点的思想理论体系。任何真正的思想理论体系,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都是时代的产儿,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当今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要求人们必须与时俱进,紧随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在“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中,遵循时代性原则。
(一)是“课程思政”复杂系统的必然要求。系统性原则也称为整体性原则,以系统整体目标的优化为准绳,协调系统中各分系统的相互关系,使系统完整、平衡、协作,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掣肘,或者产生分歧和矛盾。“课程思政”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专业教育系统,不仅包括组织结构和技术的因素,还包括管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课程思政”不是单个人或某种孤立群体的个别行为,而是经过教育系统加工了的,所以表现出来的都是社会行为、组织行为和群体行为,它都是借助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影响,最后培育出我国和民族需要的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结果。在系统论的研究中,必须从各种角度、层次去揭示“课程思政”体系中的领导和群体的活动规律性,从而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科学地指导“课程思政”体系中实践活动的进行。“课程思政”体系就是一个复杂的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保障体系等子系统于一体的教育、培养系统,是一个兼具专业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系统。构建这样一个体系必然要求遵循系统性原则。
(二)充分解决系统性不足引发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出现的诸如师生之间、不同专业课教师之间认识的脱节问题,工作制度没有有机统一的问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的整体性不强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教育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包括体系构建的系统性而引发的。而“课程思政”除了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有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其最初目的之一也就是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因此,构建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
(一)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践性是社会与人的本质属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实践贯穿始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通过实践,人们不仅认识世界,而且改变世界。实践不仅在认识论中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在世界观上具有根本性意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是人类世代生存和活动的基本方式,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认识世界,然后融入其中并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融入并了解这个自然世界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改变世界,使世界成为更利于人类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理想的世界。所以,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具有实践性,“课程思政”体系也不能例外。
(二)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实效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显著的本质属性。”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是针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作为人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修养等方面的交往活动,根本上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
(三)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判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根据他学习、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知、情、意、行,这些都是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的。“课程思政”本身也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任何人、任何组织的臆想。只是“课程思政”是一种远比单纯而分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系统和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当然,单纯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只是高职土建类学生培养的手段和工具之一,只有教育、培养学生并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人——达到培养目标,然后使他们做出我们社会期待的具有社会价值的行为实践,才是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的学校的手段和工具,即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必须具有实践性。
(一)逻辑是一切理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世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课程思政”体系的逻辑性原则是指这一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过程符合逻辑体系、具有逻辑特点、遵循逻辑规则。罗素认为:“一切复杂的知识,如科学的理论、概论和知识体系等等都只是直接经验知识的逻辑构造,都应该还原为直接经验知识并对之进行逻辑分析,以保证其确定性或可靠性。”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即使部分理念存在于理想之中,不能还原为直接的经验知识,但是必然建立在直接的经验知识基础之上,必须保证其符合逻辑。对于理想信念、价值体系,则更应该注重其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逻辑,才具有可靠的说服力。
(二)逻辑性是学科建设和培养方案基础、内在要求。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作为“三全育人”要求的具体化手段和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然对专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还是对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都有创新性要求。而逻辑性是学科建设和培养方案的基础性要求,没有逻辑的学科和培养方案是混乱的,也不具备系统性和可行性,是不能成立的。逻辑性是学科体系构建和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在要求,因此,无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还是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来说,都必须遵循逻辑性原则。
(三)实现教育性,逻辑是必然要求。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和新形式,也是土建专业领域的拓展。这种新理念、新形式和新拓展必须具有逻辑性,才能具有教育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这种体系的逻辑性必然是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必须是符合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规律的。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要想实现其教育性,达到育人目标,其体系的逻辑性是必然要求。对现在的高职土建类学生来说,不符合逻辑的东西他们是不会接受的,基础教育多年培养的逻辑性思维让他们对不符合逻辑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性。没有逻辑性的教育教学,无论是其内容、方法、评价还是其他什么与教育相关的东西,都不能对学生产生实质性影响,也就是说不能产生教育效果,当然就不能达到培养目标了。
(四)分系统之间必须具有逻辑性。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个新方向,同时作为土建专业教育领域的新拓展,不仅要求各个分系统内部必须具有逻辑性,而且要求这一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各个分系统之间也必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否则,各个分系统之间不能协调一致,不能相互支持,而产生矛盾和冲突,就会使实施主体和受体无所适从,不能形成教育合力,则不能完成教育任务,不能达到培养目标。这就是说,不仅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内部必须具有逻辑性,而且他们彼此之间也必须具有很强的逻辑联系,无论是两者之间,还是两两之间,都必须逻辑一致。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亦即正确性;二是指教育者根据科学理论,依据科学原则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符合人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要求[2]。科学性要求客观、真实、系统、正确把握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对于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来说,就是要求其体系具有逻辑性、可预见性和实践性。“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科学性是其生命力之所在,没有科学性就没有“课程思政”体系。高职土建类“课程思政”体系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是指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课程思政”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上,揭示“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促进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进步。“课程思政”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理念和新实践,既要遵循人们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的普遍的规律,又要在具体领域有新的创造和新的突破。但是无论如何绝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否则,“课程思政”只能是一种臆想,在实践中失败,而决不能得到长期发展,也不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和人民的支持。“课程思政”本身需要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指导,才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
总之,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一系列原则。而简单地把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生硬地强行拼接,亦或在专业教育中零星地、碎片化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将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