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2019-03-19 01:39:50
广东蚕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监管

孙 鹤

浅谈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孙鹤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1320)

有效的金融支持是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重要推动因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如何消除阻碍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推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成为关注的重点。为此,文章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金融作为着我国金融业的重要部分,前者的发展直接影响后者发展的全面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实现农村金融创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面对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只有不断创新、增加资金来源、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强化扶持力度,才能满足新型农村市场的需求,为农村金融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推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1]。

1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金融产品单一

从当前的形式来看,虽然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分布日益普遍,但仍存在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模式落后等情况。一方面,农村的金融需求涵盖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微小企业等方面,而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垄断性局面,供给结构过于单一,产品种类过于简单,缺乏创新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脱离农村实际,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现实需求,极大地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2]。此外,农村金融业务仅局限于金融市场的传统业务,缺少现代化的金融产品的刺激,与现代金融业严重脱节,难以形成规模,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1.2 筹资渠道狭窄

金融机构的正常运作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从近年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城市金融机构相比,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管理制度、优惠政策以及信誉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其筹资渠道由此受到了限制,难以获得充分的资金保障。大部分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在农村中的知名度较低,增加了吸收资金的难度,资金流动性不强。此外,新型金融机构多位于农村偏远的山区,受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群众收入、消费水平普遍低,存款和贷款的需求较少,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

1.3 监管体制落后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服务区域较为分散,监管机构多设立在距离较远的县城,由此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较广,监管人员的调配上存在困难,无法一一进行实地调查和监管,监管力度不足,难以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有效管理。此外,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的规模和管理方式存在差异,但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过于机械化,没有结合当地的经营情况制定适宜的监管措施,监管水平得不到提升,降低了监管的有效性。

1.4 支持力度不足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多种财税政策,但从整体的实施效果来看,扶持力度仍有欠缺。在支农再贷款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间存在显著差距,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深入。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无法跨区进行融资,仅能依靠农民有限的存款和贷款来维持运作,对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此外,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经营风险较高,对其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力。

2 农村金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创新金融业务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壮大,但其产品和服务脱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导致金融业务难以在农村中推广。由此,金融机构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对当地的经济特点进行详细的调查,深入了解农民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实际需求,切实满足农村金融发展的需要。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新的经营理念:制定完善的奖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除了为农民提供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外,还应以发展“三农”经济为出发点,积极促进产品及服务模式的创新,调整服务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实现金融机构的现代化,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信贷需求;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作用,发展新型金融业务,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产品选择和服务[3]。

2.2 拓宽筹资渠道

在推动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只有拓宽了金融机构的筹资渠道,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经营现状,使其经营实力得到增强。其一,可借助大型金融机构的资金力量,通过与其建立信贷合作关系完成资金的拆借,实现资金的流动;其二,可适当调整民间持股比例,增加股东人数,吸引境外金融机构参股,吸纳更多的外来资金,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其三,大力发展“三农”经济,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引导农民增收创收,形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可为农民企业的小额贷款提供多元化的扶贫产品,扩大重点产业的信贷规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村金融机构注入新的活力,为其发展提供有效保障[4]。最后,由于农民缺乏对金融业务的全面认识,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只是一个进行资金存储的机构,金融机构应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大金融业务的宣传力度,强化农村群众对金融机构服务范围的认识,进而提升金融产品的知名度。

2.3 优化监管体制

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与其经营的监督和管理息息相关,监管部门需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持续完善相关的监管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不仅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还要规范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秩序[5]。在监管过程中,监管机构需强化非现场监管,严格按相关制度对违反规定的现象进行处罚,为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应深入了解当地金融机构的情况,采用分级监管的形式,分散监管权利,从而打造一个覆盖范围更广、更有效、更合理的监管体系。同时,严格把关金融机构的准入审批,加强对其参股股东的准入管理,确保新设立的金融机构满足注册条件。此外,对大额贷款进行重点监测,把握大额贷款的风险,并要求银行经营人员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将每一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

2.4 加强政策支持

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一定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金融的重视程度,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其充分的支持,优化相应的改革举措,促进农村金融的稳步发展。在财税政策方面,政府部门应增加资金的扶持力度,可通过参股的方式协助农村金融机构成长,并结合金融机构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对应的优惠政策,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在货币政策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深入贯彻免征政策,使其经营能力得到增强。在配套措施方面,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有效供给,扩大试点覆盖范围,不断优化和完善农业信贷体系,并在技术和人才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持续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农村金融机构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农村金融机构需深入挖掘限制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瞄准重点,逐一击破,采取创新金融业务、拓宽筹资渠道、优化监管体制、加强政策支持等针对性策略逐步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1]殷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何以可持续发展[J].人民论坛,2017(32):106-107.

[2]舒良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07):61-63.

[3]唐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探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42.

[4]张书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8(12):48+50.

[5]朱杰.我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7(04):83-84.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34

丁宇(1982- ),满族,讲师,研究方向:家具与室内设计。

F321

C

2095-1205(2019)05-60-02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监管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监管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红土地(2016年10期)2016-01-28 08:15:52
监管和扶持并行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2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