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凤
(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顶层设计的积极响应。新时代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标志性战略实施的根本保障,这些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说明我国对于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来实现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就是要传承和发扬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来培育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正确地塑造良好的价值导向和职业风貌,以此来带动我国的道德素质的根本提升。事实上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是践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使命。事实上高等职业院校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历史使命,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起着规划与指导的作用。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在学生教育这一范畴内发挥其优势,不断地加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数量与质量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处于领先地位的标志和保障,同时也是教育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也可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成立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创新创业,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创业精神和精神理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地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他们将真诚与优质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也要引导他们树立客户至上的创业理念。以此来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强化他们对于职业的热爱与奉献。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根本,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响应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发展的根本需要。高等职业院校想要培养“工匠精神”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定位和其职业定位,更需要帮助他们树立工作岗位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归属感,这些都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力保障。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敬业精神,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社会对于高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这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机会,可以帮助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更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正确的理想信念,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非常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具备“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就目前的社会发展而言,影响“工匠精神”融入到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来自于学校综合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其中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家庭层面、学校层面都存在着制约因素。第一,主要集中在政府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力度不够,直到近期才开始加强重视,但是相关的政策和扶持的资金还是捉襟见肘。第二,目前企业对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的需求持续走高,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过于松懈,导致了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习惯,致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增大。第四,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仍然存在缺乏办学自主权的现象,传统的僵化的办学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导致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工匠精神”培育缺乏支撑。
(二)专业资源禀赋的影响和制约。从专业的角度看,影响“工匠精神”融入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在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学校综合环境等方面。事实上,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理论都是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具备“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决定性因素。第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数量目前正处于一个增长趋势,但是因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起步较晚,很多机构尚不健全,也会导致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能力存在不足,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工匠精神”更是停留在理念上。第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较为复杂和多变的,这也会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并出现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能力较弱,教师个人能力较差,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把握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于职业前途的认知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本着积极的心态来向“工匠精神”培育这一目标前进,要及时地了解行业的新动向、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以此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保证“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再受限于思想政治教师的能力、认知和水平。
(三)教师教学手段的影响和制约。从教师的教学手段来看,影响“工匠精神”融入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思想政治教师的学生的日常表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学生的实践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职业教育理念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目标制定和实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另一方面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本位,其教学过程主要集中在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和认知,这严重违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理念。教师教学理念还存在于局限课堂教学的情况,往往缺乏实习、实训的培育力度。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制约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转变职能。笔者提及的转变职能主要指的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建设中来,课程建设也主要集中在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这就需要从思想政治课建设的根源思考,要清醒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堂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只有抓住课堂才能培育好“工匠精神”。为此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尽量做到思想政治课程普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学时应该达到基础学时的30%左右,同时还需要增开一些公关选修课,以此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要把思想政治课专业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分析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这些兴趣点来进行工匠精神培育,让学生真正成长为具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当然这个过程还要辅以实践教学,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引导他们树立坚守岗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营造氛围。高等职业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氛围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与高等职业院校的文化底蕴是相关联的。事实上高等职业院校本身就是培育人才的场所,这就要求其应该树立优良的学风,同时还要加强校规校纪的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符合“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环境。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建设校园文化,通过教师荣誉墙、工匠精神讲座、思想政治专项宣传展板等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精髓与师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高等职业院校还可以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得师生与“工匠精神”产生共鸣,真正地帮助高等职业院校的师生了解“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的大潮,同时也迎来了职业教育的春风。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抓住“工匠精神”培育的新机遇,是值得思考的。同时,这个机遇也伴随着各种威胁和挑战,这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是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的,也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个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力度,完善培育的具体措施,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和协同机制,以此来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当然,高等职业院校还应该尽快构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此来完成国家和社会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