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丰富发展与实践启示

2019-03-19 12:38刘厚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利益中国共产党群众

□高 欣 刘厚泽 陆 通

为人民谋幸福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着追求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一直高举共产党人政治品格和行为准则这面为人民服务的大旗,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建工程的灵魂。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渊源

(一)经典理论家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就曾论述过“人类解放”的一些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述,最早见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两年后的他指出:“真正的人民即无产者、小农和城市贫民”。这在理论上讲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是无法实现和落实的。全人类解放的大旗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就高高举起,然而,很快就落地了。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总结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从这里不难看出,对“为什么人”的这一群体范畴的界定,把革命阶级中的代表革命发展趋势的力量同最广泛的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有机联系起来。

恩格斯和列宁都分别论述过党的事业和工人运动都应该是为全社会服务,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因此倡导党组织要为群众服务,要代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斯大林在20世纪40年代关于人民的论述也是比较丰富的。他强调为人民服务就是心甘情愿的非常乐意的,不和人民隔绝的不远离人民的,知识分子同工人和农民一起建设着社会主义新社会。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摆脱了一切剥削的新型知识分子。

关于人、人民词义的变化也是比较复杂的,在历史上,无论先进的革命力量,还是落后的革命阵营,都打着为人民的旗号,然而,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落后的革命阵营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迟早会被代表大多数人的革命力量征服,实践更加证明为了人民群众,为了人民大众谋利益的旗帜,才能永远飘扬。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论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有很多重要的思想汇聚成为人民服务思想资源。从商周时代,政治生活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具备了原始民主制色彩。到康有为的《大同书》中的“天下为公”的美好政治追求,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从儒家的仁政爱民,到洋务运动的富国民强,再到维新变法的开启民智,鼓民力,历史一路走来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灵魂,值得我们这个时代传承和发扬。

(三)毛泽东的论述。毛泽东关于人民主体观紧紧围绕着“为什么人”来展开的,以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论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也是毛泽东人民主体价值观的思想基点。毛泽东价值观念的一个重大理论特色,就是明确提出了“真理与人民利益一致”的命题。他在《论联合政府》中说:“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这是很高的科学洞察力和实践性的问题,充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联系的理论。进而说明真理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在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问题上,他论述过来自于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党,领导各项事业走向胜利的唯一路径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宗旨,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事业,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的事业,政权也是人民的政权,实践也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四)邓小平的论述。邓小平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在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列主义,创造性的提出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坚持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在实践革命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各种愿望和要求,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该怎样生活?固步自封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怎样领导人民去过共同富裕的生活?因此,邓小平在思考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围绕人民的利益展开的。同时,也深刻回答了实践中人民群众是否高兴,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答应,怎样评价改革的正确与错误等等一系列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了中国的改革是必由之路,是强国之路,是发展之路,是特色之路。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出发的。

(五)江泽民的论述。江泽民时期强调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就是要坚持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为这种联系是我们改革和建设的胜利之本,有了这种联系,就可以从人民群众那里吸取智慧和力量,就可以保证我国的各项事业走向成功。1994年,江泽民在《以人民群众为本》一文中,讲述我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就是牢记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也是我国各项工作的取胜之道。特别强调无论是政权还是政党,它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就是取决于民心,否则,无法生存和发展。

(六)胡锦涛的论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告诉每一个共产党员心中最高的位置应该是人民,要学会尊重人民,向人民学习,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实践中增长智慧和执政本领。在新时代一定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七)习近平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坚持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的理政方针都是依据人民的立场制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了一切人民,为了人民一切,一切由人民检验。鲜明体现在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体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渗透在治国理政各个领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是父母、是主人、是老师。“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样人民主体观又添新内容。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科学内涵

为人民服务看似口号标语,其实是我党写在旗帜上的科学价值观的高度概括。是我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路线政策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是我党风雨历程的主旋律。“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应有之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可以读出以下几层含义。

(一)体现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完善,近百年的历程,时刻都是在遵循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的基础上制定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处处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原则,说明“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你就能坐稳天下”的真理。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

(二)体现人民的范畴。为人民服务当然体现人民的范畴。人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时代特点凝聚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但主体都是劳动者,而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才能创造幸福,因此属于社会生产力的劳动者,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无论哪个历史时期,只要是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热爱祖国的一切劳动者都是人民的范畴。反之,都是人民的敌人。

(三)体现服务的境界。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是在长期的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出来的。只有求真务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只有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才能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一切虚情假意的花架子,三心二意的面子工程,半信半疑的流于形式过场,假公济私的为人民币服务的伎俩都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四)体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是人民的党,党员干部是群众中来的优秀的先进的力量,他们是群众的贴心人,是党和群众的纽带,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和愿望,也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党的方针政策,还能解析党的路线政策制定的目的和意义,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实践启示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程,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如今来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五位一体”建设的布局,还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以及“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构想,都是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凝聚的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和结晶。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战略问题的科学回答,全面落实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协调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走出一条既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又能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务实清廉文明发展道路。

(二)“五大发展”理念。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的基本原则,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到,为了人民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全面协调、绿色生态、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确保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失,才能确保人民的事业千秋万代永续发展,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顺利发展,才能确保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早日实现。实质就是一句话:人民至上。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构想,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制定治国理政总体框架的思路,国家发展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更加清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台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理论成果,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立场和方法。体现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与时俱进性。

猜你喜欢
利益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