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要依靠“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参与

2019-03-19 12:16本刊评论员
财政监督 2019年4期
关键词:全面实施利益相关者公共部门

●本刊评论员

2018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正式发布,确定了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构建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的“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效益、提升政府效能,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如一些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分析,我国预算绩效管理起步晚,存在不少管理上的短板,面临很多突出问题。我国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治理经验和手段还不足;财政资金效益不高、闲置沉淀、损失浪费以及贪腐舞弊的问题在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共部门财政资金管理、政府采购、公共工程建设、扶贫资金、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还存在很多风险点;在进一步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改革任务的过程中,还存在绩效目标怎么定、绩效评价谁来评、评价结果如何应用、政策和项目如何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如何治等诸多需要面对的难点。

解决这些问题,突破这些难点,需要法治,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需要各级政府、所有公共部门和预算单位提高认识,真诚地“要绩效”,切实尽责地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笔者还想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共部门要适应开放社会、信息时代对公共治理的要求,在预算绩效管理上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和行动接纳社会参与和“共治”。必须正视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客观情况,正视追求财政绩效的动力和压力之源泉,与社会“合作”,引入财政“相关利益者”,共建预算绩效管理的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

如何理解财政“利益相关者”?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主体和居民个人之间存在财政关系,央地之间、政府层级之间也存在着财政关系,一个个具体的财政项目,一笔笔财政开支,都涉及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说,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群体,我们都是财政利益相关者。动力和压力不足是追求财政绩效最严重的“堵点”和难点之一,释放财政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让其拥有充分的信息,接受其监督和问责是突破这些堵点和难点的重要手段。财政的取予的公正性,财政项目是否物有所值,利益相关者体验最真实,利益相关者对财政绩效损失的“痛感”最强烈,也最有发言权,因而其监督和问责的动力是最真实的。

从这一意义上讲,最大的预算绩效目标是相关利益者的满意。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强调,要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预算绩效信息的透明度,搭建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平台,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推动社会力量有序参与,促进形成全社会“讲绩效、用绩效、比绩效”的良好氛围,抓住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

猜你喜欢
全面实施利益相关者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汪洋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胡春华强调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聚更多力量
全面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推进我省林业现代化建设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前言》发布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