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霞 孙俪桐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应试教育的教育机制,单向“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过多关注的是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由此使学生普遍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学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整个教育培养阶段首先要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大学教育阶段,因为学生没有了紧迫的升学压力而更容易懈怠学习。因此高等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适应社会的能力。高等教育的核心是要破解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瓶颈问题,对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从教育标的、师生角色定位、全过程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效率提高。传统的教学课堂是处于“封闭式”或“半封闭”的状态,而素质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就是要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状态,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是“指导性”的而非“灌输性”的,课堂管理模式应该是“民主式”的而非“约束式”的,要实现由“要我学”的学习模式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模式,师生关系应该是良好的、互动的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期文献对关于情感与积极性相互关系的研究较多,阐述和证明了有效的情趣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热情及其主动性、进取性、创造性等的成效是显著的。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学家朱熹最早提出了“以趣相学”的教育理念,这是最早的关于“情趣教学”的理论阐述。后来,我国历代的教育学者们也都对“情趣教学”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现在的“情趣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批判式继承和创新发展,是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情趣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情”和“趣”,“情”是趣的前提,“趣”是“情”的必然结果。“情”和“趣”要始终贯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逐步形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其认知能力发展和价格健康成长[1]。情趣教学强调的是以情感作为教学依托,以兴趣作为教学载体,以体验作为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成国力等人认为,情趣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轻松和愉悦的学习感觉,并自发地进行学习和努力学习的结果[2]。以学习兴趣为导向,以情感为依托,以情促趣,以趣促学,最终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钟春芳认为,情趣教学法应该以“情感作基础,兴趣为核心”,依靠创设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求知欲望,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使思维达到最佳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孙宏斌等人还认为,单纯依靠情感和兴趣还不能完全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4],还要辅之以必要的质量监控保障其良好的运行[5]。笔者结合自己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如何通过情趣教学法更好地营造具有成效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一)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思维发展阶段,正逐步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逐渐点拨主导地位并趋向成熟。这一特点决定了该时期的学生会产生与先前学习模式的较大差异。该阶段的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个性成长需要。情趣教学法倡导的核心理念正是要求教师能够关注并尊重学生这一心理发展特征,以区别于传统的单向式灌输的教学方法,通过更加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人文关怀,加强情感灌输,营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学习环境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二)激发情感趣味,提高学习持久动力。新课改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和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根本要求就是如何使学生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情”与“趣”的融合。师生之间沟通有无的关键之处在于是否有情感的交流,而情感的交流恰恰正是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趣味的基础所在。通过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使得学生可以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也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并自愿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课程有关的情趣资源要不间断地进行发现和进一步挖掘,要了解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关键点并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激情,并从中体会到获得求知的愉悦。
(三)创设情趣氛围,关注人格道德培养。致力于使学生以饱满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全部教学过程中,并产生强烈的情趣体验是教师的首要工作任务。积极培育出和谐一致、有趣向上的环境,让学生由无知变为有知,由被动变为主动。作为教师要善于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的德育因素,更要学会关心和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生活动中发挥自身道德素养。
情趣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实践探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批判式的传承,在情趣教学模式下将进一步凸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的位置和关系,对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