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时代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2019-03-19 11:05陈德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者有效性政治

□陈德燕

伴随着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效,特别是以互联网为首的信息技术实现革命性的实质性的发展。如便携式电脑、手机等智能化终端的大众化促进信息数据量呈现核聚变式增长,突破传统数据化的束缚,促进世界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高速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不可比拟的机遇,深化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以及生产方式。而青年大学生则是新时代的弄潮儿,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深受大数据变革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的双重影响,大数据背后的良莠不齐的问题造成青年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混乱和迷茫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强人意。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迫在眉睫。鉴于此,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接轨、与大数据技术相融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问题

在把“大数据”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教育者对“大数据”的认知不明确,应用大数据技术方面的缺陷以及由此造成的信息安全危机问题。对存在的诸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则为“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撑。

(一)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教育者认知不足。由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变革创新,“大数据”不断影响者社会的各行各业。技术的变革触发思维、观念的碰撞,“大数据思维”不断冲击着各个领域内的传统思想和固有意识。在将“大数据”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中尤其如此。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性强,教育者具有文学和历史学科的背景。定性思维方式的严重影响以及采用的主要是灌输式的教育模式等教学经验导致教育者观念固化,难以接受大数据思维,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理解大数据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逐渐接受大数据思维并开展相关研究,但由于学科属性和硬件设施的限制,导致教育者缺乏有效的“大数据”意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对大数据的认知严重不足,影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薄弱。“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薄弱。一是数据集成技术更新缓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人的多变特殊以及对数据准确性和价值性要求极高,因此如何提高数据质量、数据筛选的时效性、呈现分析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目前面临技术难题之一[1]。二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共享平台非常困难,一方面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完善,不能满足数据本身以及交流共享的需要;另一方面缺乏“校政企”综合平台建设。学校建立的数据收集平台对于学生而言较为片面,学生的大部分数据存在于社会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的数据平台,而三者之间尚未形成互通有无的数据分享,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需要的“全数据”面临困境。

(三)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信息安全危机。在思想政治教育采=运用“大数据”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大数据的“预测”作用,通过对学生各方面行为产生的数据来预测人们的思想、行为动态,实现提前预防。因此,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价值主要是精准预测,这就要求必须保证数据的质量。但是,大数据的大规模性特征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信息安全危机。一是大数据不完整现象严重,导致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会造成数据结构失调,造成数据预测价值失真;二是数据虚假严重,“大数据”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主要价值在于预测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但也导致大学生成为虚假数据的制造者和虚假信息的受众,影响数据结果分析的准确性。三是大数据的大规模也容易导致信息数据的泄露,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四是大数据隐藏巨大的财富,数据安全的防范指数低,会造成信息安全危机。

二、大数据时代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加大人才培育、推进技术革新及应用多样化、优化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一)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人才。教育者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行者,要想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必须要培养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人才。中国青年社会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315名青年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0%的青年人表示自己并不清楚什么是大数据[2]。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必须加快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大数据意识,培养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一是转变观念,培养大数据思维。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放性思维、量化思维、个性化思维,提高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二是提高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能力,高效的信息能力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大数据”开展其工作。三是构建高效优质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一支“大数据”技术过硬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扎实的综合性人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组织结构,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物质基础”。

(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技术革新及应用多样化。大数据不断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要想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利用大数据,应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创新进步以及应用方式的多样化。一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数据处理的时效性,注重数据分析的精准性,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价值挖掘效度;二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引入“大数据”,旨在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则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生成多元化、多形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慕课、在线网课、手机应用软件等多种教育平台,并分析学生学习生成的数据,拓展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可以集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构建一个多维立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链”共享平台,实现教学“全数据模式”,体现大数据的“内在价值”,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高效的管理机制。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系统地指出四点推进世界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基本原则和五项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3]。其中网络信息安全和互联网健康持续发展是重要内容,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在各个领域都开展了深度融合,其信息泄露、隐私等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以至引发设立第三方监管部门的诉求强烈。所以,推进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监督监管体系,包括存储、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分析结果等使用的全过程,除了实现“大数据”监管的全面性和透明性,更要对“大数据”的主体使用者和拥有者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使用的法制建设,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结合过程发生的一些伦理问题,出台相应的制度规范,打压信息犯罪行为,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发展提供绿色生态环境;三是在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运用“大数据”时,应具有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大数据”应用流程,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以此提高高校信息数据安全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断更新,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方式和评价体系。但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仍面临着教育者认知不足、技术应用薄弱、信息安全危机等困境,本文提出从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加大人才培育、推进技术革新及应用多样化、优化管理机制等方面对策建议,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猜你喜欢
教育者有效性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