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福主任医师运用加味生脉饮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2019-03-19 04:25何昌生赵海燕
光明中医 2019年23期
关键词:沙参生脉太子参

何昌生 赵海燕

王明福为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40余年,在治疗内科杂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临床特聘专家,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指导老师。

王师认为气阴两虚证临床十分常见,治疗内科杂病常用加味生脉饮,收效良好,笔者有幸跟师随诊,现举王师5则医案介绍如下。

1 病案举隅

1.1 胸痹患者李某,男,64岁,汉族,退休干部。初诊日期:2015年12月10日。主诉:阵发胸痛胸闷1月。现病史:患者1月前受凉后阵发胸痛胸闷不适,自服复方丹参滴丸等未缓解,曾在某二甲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予口服硝酸酯类药未见明显好转。刻下症见:阵发性胸痛,胸闷不适,气短乏力,自汗,口干饮不多,失眠多梦,颧红,五心烦热,舌淡红苔薄少津,脉细数。既往史:高血压病10年余,平素口服氨氯地平片,自述血压控制尚可。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T波改变,心肌酶谱正常。中医诊断:胸痹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西医诊断:冠心病、高血压。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选方:自拟加味生脉饮。用药:太子参15 g,麦冬10 g,五味子6 g,沙参40 g,丹参15 g,枳壳12 g,龙齿(先煎)30 g,茯苓10 g,酸枣仁20 g,夜交藤20 g,合欢皮10 g。7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2015年12月17日二诊:药后胸痛未作,继续调治2周,随访3月,病情稳定。

按:患者气短乏力,自汗,舌淡红乃气虚;口干饮不多,失眠多梦,颧红,五心烦热,苔薄少津,脉细数是阴虚表现。阵发胸痛属瘀血阻络,综合舌脉,辨证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故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选方加味生脉饮。方中太子参振元气,补心阴;沙参滋心液生津止渴,益气复脉安心神;丹参活血凉血安神养心,补后天营卫之本,三参共为君药;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清心除烦,为臣药。五味子酸温,敛肺益气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兼敛耗散之气,收先天天癸之原;龙齿,味甘涩性凉,归心肝经,镇惊安神,《药性论》载:“镇心,安魂魄”。五味子、龙齿为佐药,以增强益气养阴之效。茯苓益气健脾宁心安神;枳壳开胸顺气并引诸药到达胸部,合五味子一开一合,升降气机有权,茯苓、枳壳共为使药。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安神解郁,谨守病机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乃见服药3周而诸症消失。

1.2 心房颤动患者李某,女,63岁,农民。初诊日期:2010年6月4日。主诉:阵发性胸闷憋气3月,加重5天。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剧烈活动后出现阵发性胸闷憋气,曾在某二甲医院诊治,病情好转出院。5天前症状再次加重,今来诊,刻下症见:阵发性胸闷憋气,甚则难以平卧,伴有阵发心悸、气短乏力,双下肢轻度水肿,纳差,夜寐欠安,二便尚调。查体:血压140/80 mmHg,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右侧为重,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及震颤,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2次/min,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剑突下压痛,脾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结代。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既往史:有高血压病,腰椎病史多年。中医诊断:胸痹,气阴亏虚、心脉瘀阻、水饮内停。西医诊断: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药:加味生脉饮。太子参30 g,沙参40 g,麦冬10 g,五味子6 g,枳壳10 g,茯苓皮20 g,桑白皮10 g,泽兰30 g,龙齿(先煎)20 g,瓜蒌15 g,葶苈子15 g,丹参15 g,7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嘱清淡饮食。经治疗一周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续服中药调理2个月,病情稳定。

按:冠心病房颤、心功能不全病机多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气阴两虚等引起,但“阳微阴弦”[1];是基本病机,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以气虚、阴虚多见;实者不外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可交互为患。但虚实均以心脉痹阻不畅,不通或不荣则痛为病机关键。本案患者辨证气阴亏虚、心脉瘀阻、水饮内停。治宜益气养阴生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用加味生脉饮加减,《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加葶苈子、桑白皮、泽兰泄肺活血利水,瓜蒌开胸降气,则诸症可平。

1.3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患者牛某,男性,55岁,干部。初诊日期:2016年9月28日。主诉:阵发左胸闷痛10余年,再发1月。现病史:患者有冠心病病史10余年,平素时有左胸闷痛发作,活动后加重,每次发作数分钟,严重时向后背放射,伴汗出,休息后可缓解,间断口服“速效救心丸及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因症状反复发作,分别于2014年、2015年在某省人民医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2次,术后坚持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替格瑞洛、美托洛尔、贝那普利片、曲美他嗪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格列美脲片治疗,仍阵发左胸闷痛。刻下症见:阵发左胸闷痛,向后背放射,伴汗出,乏力,怕冷怕热,心烦,腰背痛,口干,纳可,二便调,眠安,舌淡红,苔薄白少,根部白腻,舌上有裂纹,舌下络脉瘀血,脉沉细数。既往史:有高血压病20年、糖尿病6年。中医诊断:胸痹病,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西医诊断: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处方予加味生脉饮加减。太子参20 g,沙参40 g,五味子6 g,麦冬10 g,丹参15 g,生龙齿(先煎)15 g,茯苓10 g,枳壳10 g,炒酸枣仁20 g 三七(冲)4 g,延胡索15 g,白芍10 g,柴胡10 g,黄连6 g,竹叶15 g,赤芍10 g。7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二诊:2016年10月8日,患者左胸闷痛大减,口干、乏力、心烦诸症明显好转,故继服前方7剂巩固疗效。后电话随访半年,患者胸痛症状未发作。

按:本例患者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2],虽然规律服药,但仍有左胸闷痛发作,口干,乏力,心烦等不适,其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素体气阴两虚,冠心病支架术后虚损益甚,耗气伤津,血行失畅,临证时抓住辨证要点: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口干,舌淡红,苔薄白少,有裂纹,脉沉细。中医诊为胸痹病,辨证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其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瘀血阻络。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法。方选自拟加味生脉饮为基本方,加三七、延胡索、赤芍以活血止痛;黄连、淡竹叶清心除烦;柴胡、白芍舒肝缓急;炒酸枣仁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效,服用后取得满意疗效。

1.4 眩晕患者陈某,女,72岁。初诊日期:2011年10月19日。主诉:阵发性头晕月余。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不适,先后经中西医诊治,疗效欠佳。刻下症见:头晕,乏力,自汗,口干不显,胸闷,嗳气,纳可,眠差,便调。查体:T 36.3 ℃,BP 180/105 mmHg,双肺听诊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舌暗红,苔薄白少有裂纹,脉沉滑细。既往史: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病,气阴两虚、风阳上扰证。西医诊断: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治法:益气养阴,平肝止眩。方选加味生脉饮。太子参20 g,麦冬15 g,沙参40 g,枳壳10 g,五味子6 g,丹参15 g,当归10 g,熟地黄15 g,旋覆花(包煎)15 g,瓜蒌15 g,益母草30 g,夏枯草15 g,蔓荆子10 g,羌活10 g,藁本10 g,川芎10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以上症状服药后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以上方调治2周而愈。

按:眩晕气阴两虚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王师习用加味生脉饮加减,加头部四君[3]:羌活辛苦温燥,故可祛风除湿,善祛上部风湿而止痛。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巅顶头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四药共同散风止眩;益母草、夏枯草活血利水,平肝降压;瓜蒌、旋覆花开胸降逆;全方益气养阴,平肝止眩而获效。

1.5 乏力患者王某,女,72岁。初诊日期:2010年10月11日。主诉:乏力半月。现病史:患者半月前出现乏力,刻下症见:乏力,无寒热,头晕,眠差,胸闷,眼睑肿胀,双腿不肿,足跟痛,口干不欲饮水,嗳气,纳可,便秘,尿正常。查体:T 36.3 ℃,BP 125/80 mmHg,双肺听诊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1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舌淡红,苔少有裂纹,脉沉细弦滑。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中医诊断:乏力、气阴两虚证。西医诊断:乏力原因待查。治法:以益气养阴为先。方选加味生脉饮。太子参20 g,麦冬15 g,沙参40 g,枳壳10 g,益母草15 g,泽兰15 g,五味子6 g,茯苓10 g,旋覆花10 g,丹参15 g,香橼12 g,瓜蒌15 g,鬼箭羽15 g,鹿衔草2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7剂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二诊以上症状服药后明显减轻,出院门诊随诊。

按:糖尿病气阴两虚型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王师习用加味生脉饮,考虑消化道症状、糖尿病,加旋覆花降逆气,王师认为其不仅是为呕吐恶心而设,更主要的是重点在逆气不降,或在肺或在胃。有药谚“诸花皆升,惟旋覆花独降”之说,即此理也。主要用于呕吐噫气,打嗝等,此外还用于伏饮痰喘,《本草汇言》言“旋覆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也,主心肺结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症”。鬼箭羽、鹿衔草二药活血降糖,王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能活血通络祛瘀,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其有降糖作用。二地滋阴,重用沙参清肺热,养肺阴,生津液,养胃阴,兼有益气之功[4]。瓜蒌通便。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消肿,香橼行气理气。

2 讨论

气阴两虚证多见于老年患者,人至老年,身体脏器功能退化,人过四十阴气自半,人体的气阴在中年后开始走衰,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无以行血,以致血脉郁闭,阴虚无以生气,迁延不愈,久病伤其气阴,气血运行不畅,不荣则痛而发病。以胸痛、胸闷憋气,乏力、气短、自汗等症状的发生率高。《难经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因此治则以益气养阴为主,选方加味生脉饮。主治:以胸痛,气短,乏力,汗出等为主症,兼有神疲头晕,口干,失眠多梦,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质淡苔薄少津,脉细数或沉细等症候。

生脉散之方名,首载于《医学启源》,定型于《内外伤辨惑论》,完善于《医方考》,谓其“补肺中元气不足”。因有益气生津复脉的功效而得名。王师临证中习用加味生脉饮,乃是在生脉散基础上加丹参、沙参、龙齿、枳壳、茯苓等组成。盖心主脉,而百脉皆朝于肺,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方中太子参味甘性微寒,补心阴振元气,益气复脉安神;重用沙参,滋心液,生津止渴;丹参活血凉血,养心安神,中药药理显示:丹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排出量,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有较好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可保护心肌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的损伤,从而保护缺血性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等[5];太子参、沙参、丹参三参共为君;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为臣。药理研究结果:麦冬具有抗心肌缺血和免疫调节作用[6]。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兼敛耗散之气,收先天天癸之原,现代研究表明:五味子的某些成份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此外研究还显示五味子有增强心血管功能、抗氧自由基及免疫增强作用等[7]。龙齿,味甘涩性凉,镇惊复脉安神,《药性论》载:“镇心,安魂魄”。五味子其意在收、龙齿其意在镇为佐,以增益气养阴之效。茯苓益气健脾,宁心安神;枳壳开胸顺气并引诸药到达胸部,合五味子一开一合,开阖有司,升降气机有权,茯苓、枳壳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吾师根据加味生脉饮组方特点灵活变通运用于内科杂病之中,屡获奇效。

猜你喜欢
沙参生脉太子参
肺热肺燥 喝点冰糖沙参粥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关于南沙参的品种问题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夏天补点生脉饮
柘荣县太子参品牌营销策略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伴快速心律失常28例
沙参麦冬汤治疗感冒后肺阴亏虚型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