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龙
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策略
王希龙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0)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之中,低碳经济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在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开始立足于目前国内年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不断转变传统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方向,保证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文章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对象,分析了低碳经济时代下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及内容,以期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提供借鉴。
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快速的经济增长却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中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要求,因此许多的行业开始转变原有的发展策略及生产方式,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为关键,只有实现能源结构、发展理念、技术结构以及消费模式的有效转变,将低碳概念融入其中,才能够保障生产方式的长期有效,促进农民素质和水平的稳定提升。
低碳经济主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主导思想,通过公益、能源、产业、制度以及技术的创新,将能耗以及污染排放控制在最低的水平,以此来构建全新的社会发展生态模式。作为工业和农业的重要发展策略,低碳经济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之中备受好评,学术界和理论界在了解低碳经济的运作内容时强调,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极大的降低能源的消耗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运作。另外除了需要在生产环节的过程之中坚持低碳经济之外,还需要保障不同的环节都能够体现这种状态和发展模式,真正的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化以及绿色化。一直以来,农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促进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践行低碳经济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以农业的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模式的转变为主体,,深入分析和解读这一发展模式和理念背景之下的新内容、新标准和新要求,不断的实现低碳农业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理念和模式,在构建新发展体系的过程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关注不同板块的大力落实,首先需要对农业进行长期的发展规划,保障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其次需要注重农业技术的改革以及提升,最后则需要关注农业生产过程之中能耗的降低以及控制,通过三大板块工作的来构建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体系,真正的实现绿色环保以及科学发展。
在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策略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障碍。首先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口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水资源短缺以及人均耕地的减少备受关注,这些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凸显得非常明显。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地退化,耕地减少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发展,植被覆盖率以及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发达国家的一半,这一点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其次,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峻,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及价值,必须要以生态环境的稳定建设为依据,但是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出现的许多掠夺式以及无限制性的开发。草原、森林大量退化,土地资源的总量不断下降,无法真正的发挥保护环境、涵养水源以及保持水土的作用和能力,其中草地碱化以及沙化等现象直接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经济建设。
最后,在推动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之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率较低,机械水平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质条件,要想实现快速的发展,我国农业必须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严格按照现代生产科技以及技术使用的实质要求转变传统的发展策略和理念,但是农业与现代科技之间的联系较少,实质的使用方式和理念不够理想,难以更好的体现科技创新成果的作用及价值。
要想有效的避免上文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真正的体现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必须要着眼于生产方式转变和革新的实质条件,真正的将更多创造性的发展模式以及现代化的理念融入其中,抓住新时代背景之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内容核心标准,以此来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理念直接引导实践,只有保障理念的正确性才能够促进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一直以来我国过于关注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忽略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其中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不能够取代所有的生产指标和生产目标,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区别,我国需要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坚持正确发展道路的基础之上,以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之路为依据,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不同时代背景之下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践行良好的低碳发展理念,保障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顺利的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其次,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之中,我国还需要围绕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将投入以及污染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合理的控制排放量,更好的体现经济的高效化发展。在对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践行需要以不同的低碳运作模式为基础,采取符合目前农业发展效率以及生产水平的运作模式,针对性的选择相匹配的政策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有的放矢,促进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生产结构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推动农业生产的过程之中,我国需要构建完善的地带生产结构以及体系,对不同的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内容进行相应的解读和调整,改善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困境,有效的缓解生产资源的压力,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的水平,不断加强不同管理环节之间的联系,促进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低碳消费以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的转变为主体,严格按照低碳的相关要求,将物质和资源的使用量控制在最低的水平,既满足基本的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又能够坚持低碳消费的重要理念,充分的发挥这一些新的生态化消费模式的作用及优势,选择不同的消费对象和消费内容,只有这样了要才能够促进人类文明进程,摆脱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障碍和缺陷。
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之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复杂,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不需要注重生产方式的转变和调整,掌握正确的发展技巧,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并进。
[1] 陈修宏.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4(7):341.
[2] 闫丽.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途径的措施[J].中国电子商务,2014(18):215.
[3] 马建斌.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6,36(6):144.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44
F323.22
C
2095-1205(2019)05-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