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李钢音
贵州民族品牌的发展与其价值
李丹丹李钢音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安550025)
民族品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形式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与文化价值。积极探索民族品牌的发展有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民族文化价值——民族经济效益的内在转变。从经济角度入手探寻贵州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品牌发展的经济价值更具备科学性与代表性,有助于从宏观方面塑造贵州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民族品牌;经济人类学;经济价值
贵州民族品牌的经济价值建立在其浓郁的民族文化价值上,作为多民族文化浑然一体的多民族省份,贵州省所具有的多种原生态民族文化使得其本土民族品牌尤显独特。民族品牌作为民族文化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主要载体,如何使民族品牌内在经济价值实现最大化,就必须要从民族品牌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社会利益入手。发展民族品牌的意义不仅是重视民族文化的经济效益,更是以经济模式强化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作用。
作为典型多民族混居的省份,贵州省形成了以多种民族文化求同存异的独特环境。在市场化需求逐渐强烈的作用下,以贵州省独特民族文化为依托,打造民族品牌成为贵州民族文化走向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贵州的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贵州最亮丽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贵州民族品牌经过长期和复杂的发展,与多元化的品牌发生碰撞,产生同质化。在同质化竞争环境下,民族品牌企业更多关注是如何在市场竞争洪潮中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是民族品牌自身价值的根本,甚至有的摒弃了其民族品牌所蕴含的多样性民族文化价值,扭曲了民族品牌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随着各国贸易的不断往来,民族品牌与非民族品牌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品牌涌入贵州市场,贵州民族品牌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冲击。但市场新鲜血液的加入,也给贵州民族品牌带来巨大的机遇,并促使贵州民族品牌不断发展,增强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信心。
当民族文化深入民族品牌当中,民族文化对民族品牌价值的加持就能成为民族品牌有利的竞争力,使民族文化价值能够在民族品牌的催化下转化为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民族企业更好的发展。
贵州民族文化有自身独特的民俗感染力,是民族品牌的基点,成功的民族品牌能带来丰硕的经济效益,给民族文化企业自身发展带来更多机会。打造以本民族文化为依托的知名民族品牌,不仅是贵州民族企业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获取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更是一个民族企业的生命源泉。一方面,贵州民族品牌的创立和推广能成功唤起本民族人民的文化认知和群体认同,增强少数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贵州民族品牌的成功打造,可以使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精髓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在感叹文化惊异的同时,增强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发展民族品牌的精髓之处,强调民族品牌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用最真挚的文化情感触动人类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心中对文化的深层认知。
民族文化与民族品牌之间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天然关系。民族品牌因民族文化内涵的独特性而获得与市场同类品牌竞争中的强大优势,民族文化也因民族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扩大而为世人所熟知。贵州民族品牌就是当地民族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象征着贵州独特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品牌会引起人们一系列的联想,会想了解这个品牌的文化底蕴,这种品牌特质以网络结构的形式储存在记忆当中,品牌在传播中融入当地的文化传统,将当地的文化传统科学地融入到自己的品牌传播和自身的品牌思想中。
某一种物的使用价值体现于人们对其使用需求的实现。此情况下,人们会自然而然的忽略该物的天然属性,只会自主的实现对自已有利的对物性质的认知,物也因此获得了一种“有用性”。[1]物品是可以被轻易取代的,物品的使用方式却是体现使用价值的,假若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商品,没有经济价值,那得不到更深的见解。作为民族文化的现实载体,民族产品会获得来源于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价值,这意味着即使该类民族产品超出其所蕴含的文化范畴,甚至是关系也依然无法剥夺其所具有的象征意义。[2]当民族的所有东西被转化成民族商品形式时,其物质的精神因素也会随之转化到商品上。
民族品牌比非民族品牌多了一层民族文化在内的精神和社会层面上的价值,生产者在民族品牌商品上投入其独特性,这也意味着民族品牌商品较于普通品牌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更高质量的需求。
民族品牌是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符号意义,如民族服装也是产生在特定的条件与不同的群体中,民族服装生产依赖不同的身份、时间、空间等来分类制定的。当人们把某种品牌与某种特色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区分不同人群,不同文化等差异时,民族品牌就是对人的不同范围以及特殊精神追求所作出的象征定义。
最先是视觉冲击,消费者对品牌最直观的感受,民族元素是发展民族品牌的创新点以及对贵州品牌形象的一个塑造,是一种体现视觉价值的重要手段。其次是文化历史价值,将传统民族元素融入品牌中,展示它的不可复制性,使其存在消费者的潜意识中。再者是精神价值,不同的符号传达不同的精神价值,民族品牌的设计也是为消费者提供精神寄托。或许正因为这种精神寄托的体现,人们看待民族商品时不会单考虑需求,还会审视民族品牌商品的意义。这也与鲍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所描写的情景不谋而合,人们对民族品牌的追求不再只是物,更多是希望从品牌中获取所折射出的精神价值。[3]
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要想实现民族品牌经济价值的不断增殖,就需要重新树立起对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全新观念,时刻关注民族品牌内涵中民族文化精髓的体现。大众选择购买某种商品,不仅是为实现自身的使用需求,同时也是对此类商品经济价值的认同。民族品牌商品是民族文化精髓的现实凝结,每个民族品牌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民族文化在商品中的凝结程度。大众通过对民族品牌的热衷转变为对该民族品牌背后的民族文化的关注,让人们在品牌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社会中看到民族品牌所具备的独特性和民族文化属性,更能使大众了解当地文化的传统历史以及其精髓,促使民族文化推广。
民族品牌价值是说明经济价值与传统品牌经济价值相似,民族品牌就是使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更有民族文化认同、民族自豪感的精神价值。
作为多民族和谐共存的贵州省,以本土民族文化基础为依托打造一批高知名度、高识别性的民族品牌或许是贵州省实现经济发展道路创新、推动本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不仅意味着民族文化将借助民族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而为世人所知,也意味着多元的民族文化会为贵州经济发展发挥出重大作用。要充分利用起民族品牌中的独特文化内涵,在品牌同质化竞争的趋势下坚持自身的独特性,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要重视民族品牌商品的品质竞争力,从文化内涵到品质竞争都能够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获取力量,增强民族品牌价值,提高民族品牌知名度和推广力度,最终实现贵州省多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弘扬。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陈庆德.经济人类学对商品分析的文化视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27-32.
[3]林汉铮.重塑传统民族品牌符号的当代价值与中国崛起[J].学术评论,2016(03):113-119.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43
李丹丹(1993- ),女,江西上饶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李钢音(1968- ),女,汉族,贵州贵阳人,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产业研究。
F273.2
C
2095-1205(2019)05-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