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强
浅谈桑树学实践教学改革
刘伟强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桑树学》是蚕学专业必修课,为加强学生教学实践锻炼和动手能力,提高桑树学的教学实践质量,通过学生对传统教学实践的反馈,找出实践的薄弱环节,针对传统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改革创新。文章探讨了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将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管理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桑树学;教学;实践;改革
桑树学教学实践包括桑树栽培育种和桑树病虫害防治,其中栽培育种实习是为加强对桑树学理论课程理解、掌握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操作课程,主要内容有桑树组织结构认识、生产应用技术等,是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实验课。主要任务通过实践研究桑树品种改良、桑树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提高桑叶产量与改善桑饲料品质、提高栽桑劳动效率与土地效益的技术措施,为生产量多质优的蚕茧奠定基础。桑树病虫害防治实习是在《桑树病虫害防治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桑树病害、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实践学习,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认识和熟悉桑树病虫害的症状(或形态特征)、掌握病虫害的调查统计、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方法等,为培养学生的桑树大田生产管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桑树学的教学实践内容主有:桑根、茎、叶、花形态观察,桑种子采集及种子发芽率的测定,桑树的扦插、嫁接,桑树的修剪、疏芽,桑树种植规格调查,桑树品种形态特征观察调查。桑树主要病害病原鉴别,线虫分离及形态观察,同翅目及其它微型害虫的识别,桑树病虫的田间调查、测报与损失估计,桑树病虫标本采集与制作。目的和要求是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桑树生长发育规律、桑苗繁殖、建立桑园、桑树的管理与收获、桑品种的改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探究快速、高产优质、低成本生产桑叶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熟悉桑树病虫害的症状,掌握主要桑树病虫害的识别和鉴定方法等,培养学生的桑树大田生产中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治理管理的能力。
为更好地提高桑树学实践的教学质量,近几年展开了针对传统桑树学教学实践的教学质量反馈,调查对象为三、四年级蚕学学生、毕业近几年的学生及部分蚕学专业的研究生。通过信息反馈,学生普遍认为针对桑树学理论课来说,实践安排是比较合理,实践操作还有点偏少。对研究生及对植物的生物技术比较有兴趣的学生认为内容偏少,要求增加桑树多倍体诱发、桑树组织培养等实验。还有人认为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桑树病虫生态综合防治等的实践时间安排太少。针对以上的不足,桑树学教研组进行了总结后,提出了有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保证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首先从教学大纲修订做起,减少了16 个理论课时,增加了16 个教学实践课时,增加的部分主要安排桑树组织培养、桑树病虫生态综合防治实践。这部分工作已完成,教学修订内容从2019年开始实行。除了计划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申请学校的教学科研实验创新项目、创业创新项目等,目前有3个学生课题组在做3个相关桑树学的项目。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实践锻练,提高动手能力,还可以有针对性去培养锻练学生有兴趣的创新实践。
(2)组织学生参加桑树学课题组老师相关的科研项目,结合本科毕业论文来巩固教学实践。在参加科研时,导师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研究生、高年级的学生负责带低年级学生。学生每星期可参加研究生的讨论总结会,这样也可提高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考研、读研的兴趣,也可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目前已公开桑树学课题老师的联系电话及科研课题项目,供学生选择有兴趣的领域。
(3)开放蚕学实验室、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桑园,保障有需要的学生在节假日用得上实验仪器、实习基地。这需要加强提高实验室及桑园的运作管理,需增加老师的工作量,还要协调各老师的工作。为达到加强桑园的管理,保证学生的安全,实行了预约登记制度,学生需进行实验室及实验仪器使用的培训考核后才能单独使用,以此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与老师督查管理相结合。
(4)到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去实习,每年保证教学实践经费,让学生能到桑树种植管理经验好的单位去实习锻练。目前对桑树种植管理好的单位有:养原原种的广东省丝源公司、广东省蚕业研究所等单位,这二个单位目前都列入了我们学院的教学实践合作基地。目前正拓宽教学实习单位,注重到蚕桑生产一线的单位,如英德、阳山、翁源等基层蚕种场。
(5)加强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桑园的建设,近年来加大对桑园的投入,完善了道路、排灌系统建设,引进了50 多个桑树品种、增加了制桑叶茶的机器设备。引进新的管理措施,加强虚拟教学实践内容的建设,在病虫防治管理方面引进了太阳能杀虫灯,计划引进在生产中应用成熟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
(6)结合毕业实习最后提高桑树学的教学实践,主要是在毕业的实习内容上适当增加桑树学的教学实践内容。对该课实践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还有实践锻练的机会,通过跟实习单位老师学习、同学交流,也可提高桑树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水平。
总之,桑树学教学实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让大学生掌握科学创新方法至关重要,这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必要条件[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提出实验要求、方向,实验过程从资料查阅、选题、实验方案制订、实验内容确定、实验开展以及结果分析均由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自行提出实验方案,购买实验原料和易耗品,自行探索,发现问题,集中智慧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2]。桑树学教学实践还要加强开放性实验建设,开放性实验项目和内容,先在部分本科生中开展试点培训,收集反馈意见后对实验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后加以应用和推广[3]。
通过对桑树学教学实践的改革探讨,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视野增长了,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对理论教学起到了促进、巩固作用,学生对该课的教学评介也提高了。最后仍需加强学习其它生物类学科的发展方向、水平、实践方法,根据学生的教学反映,学科发展,不断调整教学方向,增加教学实践的内容,不断促进学科发展。
[1] 高建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方法论、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建议[J].大学教育,2014(10):10-12.
[2] 盛龙,黄茜.创新性实验教学实践项目改革初探——以“特色风味鸡蛋干制备与品质评价”课程项目建设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育教学论坛,2017(4):269-270.
[3]周俊宜,骆晓枫,颜少平,等.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业教育,2010(7):115.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10
刘伟强(1972- ),男,高级实验师。
S888-4
B
2095-1205(2019)05-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