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晓 荣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徐家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周边旅游大道、谷里花卉谷、西湖和王家特色村建设完成,大生科技农业养生休闲小镇的二期正在规划中。张溪社区西邻水云间(红庙水库),东临谷里水库,南面有银杏湖和白鹭湖,北面为谷里现代农业园核心区。
徐家院村庄现状人口139人,共43户。规划总面积约为46.3 hm2,2016年完成示范村村庄建设。地形特征为村庄地处高地,四周低,村庄坐落在岗地上。村庄聚落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四周为山林和圩田,湿地景观资源丰富,田园景观优美。
2017年8月,徐家院成为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确定了“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总体目标,同时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现状、村庄基础、历史文化等,突出改善村庄生态空间环境,把历史文化融入到乡村空间建设和乡风文明大环境中[1]。徐家院经过第一轮的规划,建筑整体布局清晰明了,但是建筑形式趋于单一,传统民居特色全无,对于即将打造旅游业的徐家院是不利的,本次风貌改造采用可以继承和呼应传统的材料和做法,同时加入新的材料与做法,打造新旧相依的徐家院村。
徐家院“创客中心”原本是一个车库,在整体规划布局中,加有创客等公共空间功能,这个车库因为处于指挥部和徐家大院之间,位置优越,因此被选为创客中心的所在地。创客中心位于村子深处徐家院指挥部对面,是村子的一个重要空间节点,对侧是徐家大院,承担了村子公共交流、展示乡村文化风貌等功能。在场地处理中,把原先低矮围墙的围合场地全部划入创客中心范围,作为庭院,在院中新建室外茶室。
在原车库后侧增建加工间和卫生间,前侧作为休闲、展览、会议功能。2层夹层作为休闲办公功能。室外新建房屋作为休闲酒吧。
车库屋架原本为木桁架,砖墙承重,且都保存完好,在改造中保留原屋架,承重墙体也保存。
人们对砖石材料的使用历史悠久,砖石材料性能稳定,不易破坏。因此砖石建筑存世较多且保存完好,这也是改造中常面临的类型。在乡村建筑中,砖、石一般作为立面砌体。徐家院规划中的建筑墙体大多是砖墙刷白,很大一部分还加以描边,显得呆板刻意。在风貌改造中可以剥落白色抹面,露出原始墙体,显露出老民居的墙体,体现当地传统的建造方式。原有建筑所使用的维护材料为砌块砖,外墙为白色抹灰材料,屋顶为小青瓦,改造后在原有承重墙体外外包一层两卧一立的青砖,见表1。檐口采用近年来乡村流行的挑砖挑梁的做法,生硬不美观。在风貌改造中采用传统民居的做法,山墙面挑出一匹横放青砖,60厚,建筑正面檐口采用挑出一横一卧再挑出一横的做法。
表1 创客中心建筑改造材料选择
新建的墙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4.1两横一卧实墙砌法
创客中心在原有建筑墙体外侧加砌120墙体,采用青砖两横一卧的做法,立面呈现南京传统民居特点。
2.4.2两卧一立镂空砌法
创客中心室外茶室采用实墙外侧外包两卧一立镂空砌法。围墙做法为毛石基座上加砌两卧一立镂空砖。
2.4.3叠涩砖砌
在创客中心山墙面,用青砖的不等差相间砌法实现建筑的标识性,见图1~图3。
门窗多采用铝合金窗,外侧加铝合金防盗格栅,严重影响乡村风貌。在徐家院风貌改造中门窗多采用木门窗,部分加入钢的设计元素。门窗是一个建筑在细致处的体现,在此次改造中进行了着重的设计。山墙及建筑正面外侧的四扇推拉门均采用钢框架内外两侧相错钉入圆木棍再进行焊接而成,内侧门采用平开木框玻璃门,窗户采用上部固定下侧上悬的木框玻璃窗,室外茶室采用木框玻璃折叠门。
室外铺地多采用水泥抹面,生硬而且不美观。室内铺地多采用市面上的瓷砖铺地,对于一些有特殊功能的公共空间,不具备一些公共空间的特点和气质。在风貌改造中多采用青砖(根据房子本身的材质或采用红砖)铺地(室内以及室外)或青石板铺地(室外)。树种选择上选择较高的一棵树作为庭院中心的树木。在庭院入口种植一棵龙爪槐,增添一份诗意。
村口1号~6号院位于徐家院村口,原本属于村民住房。承担着展示徐家院形象以及入口商业的功能。收回后作为部分商业和公共交流空间,主要对沿街进行了立面整治。
房屋大部分进行了保留,即便是新建也是原址重建,所以空间布局没有太多变化。1号院沿街庭院位置新建接待茶室,为村口建筑提供接待功能。把6组房子分别赋予接待、商业、室外交流等功能。
原有结构大部分为木屋架,砖墙承重,建筑改造中基本保留原结构。新建接待茶室因为结构比较特殊,屋顶采用混凝土浇筑。
村口1号~6号院原有建筑风貌是徐家院第一轮规划中形成的,同创客中心相同,砖墙抹面,建筑描边,窗户上侧砌有窗檐,屋面用灰瓦及挂当,围墙洞口采用乡村做法瓦片相叠填充。材料在立面改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墙体立面依旧采用南京传统民居墙体的做法,青砖一横一卧砌法。建筑沿街立面在原本的墙体立面外侧加砌120墙体和木板,充分体现传统民居立面和现代商业街道氛围相结合的特点。建筑立面大面积采用折叠木框玻璃窗和玻璃门,保证商业建筑的通透性和现代性,同时部分窗户采用小洞口,木格栅,木门加檐口,延续南京传统民居的特征,新旧材料,新旧做法和谐的相融,实现村口建筑的风貌及功能要求。见图4,图5。
乡村民居的围墙多采用墙体刷白,门洞采用瓦片镂空做法。在徐家院的围墙改造中探索了砖的砌法,有实有虚。创客中心以及6号院围墙采用基座实砖墙,上部采用两卧一立镂空砖砌法。1号院作为村口第一栋建筑,扮演着风貌及功能的角色。围墙部分为了与建成建筑匹配协调统一,采用红砖片墙不均质排列,片墙之间用玻璃连接,大门处设计为凹入的灰空间,同时起到雨篷的作用。
乡村风貌改造没有固定的方法与策略,不同地区不同村子有着不同的地理条件,文化条件,经济条件。南京江宁区属于苏南发达地区大都市近郊,乡村旅游也在大力发展,在前几轮城市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资本累积为全方位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持续的资金保障[2],因此徐家院的建筑改造经验属于发达地区乡村规划建设的经验,尤其是今后走旅游路线的发达地区乡村,徐家院的改造经验是可以提供一些借鉴的。首先是产业的引入,产业是一个乡村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本土的建造材料与方法是乡村建造的有力根据,每个村子的发展都是基于本地发展起来的,当地的建造做法的继承和延续给乡村改造提供方法和特色。然后就是加入新的现代元素,无论是商业空间还是公共交流空间,都是吸引人们驻足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