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念超
(山东省新泰市谷里镇林业站,山东新泰 271215)
近年来,新泰市谷里镇把栽植爱宕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采取外出参观、算账对比、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农民大力栽植,全镇已发展爱宕梨200hm2(3000余亩),为农民提供了一条致富好路。
爱宕梨树抗病力差,易感染黑星病,加之部分果农管理粗放,栽植密度大,导致果园发病严重,树体衰弱,损失较大,影响了农民种植管理的积极性。自2014年以来组织力量对爱宕梨黑星病的防治技术进行攻关,通过培强树势、清除病源、及时喷洒药剂和果实套袋等措施综合治理,取得了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爱宕梨黑星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等部位。叶片受害,于6月初表现症状,病斑淡黄色,起初较小,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在主叶脉的两侧(图1)。7月阴雨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黑色霉层,病斑迅速扩展,多个病斑连在一起,导致叶片扭曲,失水干枯。病情严重时遇到大风大雨叶片大量脱落。新梢在5月旺盛生长期感染病后,病斑呈长椭圆形,黑褐色,表面布满黑霉,继而干枯开裂成疮痂状,新梢慢慢干枯。果实在5月初幼果期即可感染发病,表面出现淡黄色的斑点,后慢慢扩大成不规则形状,病斑凹陷,阴雨季节长出黑霉,后期病斑干枯龟裂,果实畸形,生长缓慢,丧失商品性,易造成早期脱落[1](图2)。
图1 爱宕梨黑星病危害叶片状
图2 爱宕梨黑星病危害果实状
梨树黑星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芽鳞片内和落叶上越冬,谷里镇在4月下旬气温升到20~23℃时,病菌孢子随风雨传播,春季雨水丰富的年份发病较重。5月上旬,叶片、新梢和幼果开始出现病斑。6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雨量大,气温高,梨园内空气潮湿,病菌孢子随风雨大量传播,是黑星病发生高峰期,防治不及时会引起梨树大量落叶,果实畸形。落叶严重时梨树被迫提前休眠,在秋季气温度高时会出现二次开花现象,给下一年的梨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树势和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10月中下旬果实采收完毕后,抓住根系生长旺盛的有利时机,施足有机肥,按照每生产1kg梨果施用3kg有机肥的标准施肥,盛果期梨树每株再混施磷酸二铵1kg、尿素0.5kg、硫酸钾复合肥0.5kg。施肥时结合深翻扩穴进行,环状沟施入,将有机肥和化肥混匀后撒入沟中,施肥深度50cm,促进根系向深处生长。次年萌芽前15天追肥1次,盛果期树株施尿素0.4kg、磷肥0.2kg。8月中旬,每株追施硫酸钾复合肥0.5kg,满足果树生长期营养需求,确保树势强健。
避免在低洼处建立梨园,保证行距在5m左右,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果园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生长季及时剪除发病新梢,减少传染源,防止病菌传播蔓延。秋末冬初梨树叶落完后,立即清扫落叶、落果,结合修剪清除病枝,集中烧毁,减少病源。封冻前,将梨园表层土壤轻翻1遍,掩埋病源,并保湿保温,利于树体健壮。
3月下旬梨树发芽前,全园喷1次3~5°Be石硫合剂,铲除树上的越冬病源,可以大大减轻后期病害发生。谢花15天后,结合果实套袋喷洒1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铲除刚刚传播的病菌孢子。以后根据病害发生和降雨情况,每隔20天左右喷药1次,共喷4次,发病较重的果园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第1次喷药在5月中旬,第2次在6月中旬,第3次在7月上旬,第4次在8月上旬。药剂一般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200倍波尔多液、40%杜邦福星乳油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效果较好。喷药时将波尔多液和其他杀菌药剂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2]。
梨果套袋能有效防止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残留,还可以使果面美观,果实耐贮藏,提高梨果的售价,增加收入。爱宕梨坐果率高,套袋前严格疏果,去除病虫果、畸形果,每隔20cm左右留1个发育良好的果实,喷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病害效果较好。套袋时若遇雨,要在天气晴好后补喷1次杀菌剂,果面干燥后再套袋。纸袋选择外黄内黑、通风透气性好的优质牛皮纸袋。托起袋底,让底部的透气口张开,便于通风放水。果实套袋后要幼果悬空于纸袋中,减少摩擦,同时能避免日灼伤害,袋口用扎丝绑紧。10月中下旬果实完全成熟后采摘,连同果袋一起摘下[3]。
通过培强树势、清除病源、及时喷洒药剂和果实套袋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显著降低爱宕梨树黑星病的危害,叶片和果实的发病率可由18.5%降低到5%以下,畸形果的数量也明显减少到3%,有效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和梨树栽植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果农丰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