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班级阳光照耀

2019-03-18 11:49孙晓敏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2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人际交往

孙晓敏

摘要:在班级中,总有个别不受欢迎的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人际交往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长期处于被拒绝的环境中,就会使其主动回避同伴间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本文通过“核心团队”帮扶“游离因子”的个案,从建立友谊(春)到升温友谊(夏),从享受友谊(秋)再到共藏友谊(冬)的四季过程,来阐述同伴关系对“游离因子”及班级其余学生的作用。

关键词:人际交往;同伴关系;核心团队;游离因子

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会使学生性格开朗,阳光,活泼。

在班里,总有个别不受欢迎的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人际交往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长期处于被拒绝的环境中,就会使其主动回避同伴间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如何帮助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笔者通过班里“核心团队”帮扶“游离因子”的个案研究,来阐述同伴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一件意外事引发的思考

“老师,不好了。小C和小B打起来了!”刚下体育课,几个孩子就跑来“告状”。等我赶到教室,“战斗”已经结束了。两个孩子气呼呼地排在队伍里,准备去上音乐课。我把他们请出队伍,讲讲同学们口中的“打架”是怎么回事。

原来,小B和小Y为谁是第一个出教室门而吵了起来,争论之余,小Y把小B推倒在地。小C看到了,想把小B扶起来。小B又一把推开了他……

“小C把你扶起来,你为什么要推他?”我问。

“我不要他扶!”小B气呼呼地回答。

“人家是好心,你应该说谢谢。”我很意外小B居然这样想。

“我就是不要他扶!”小B大声喊。

“老师,他是嫌小C脏。”“就是,他身上臭死了!”……几个孩子一旁小声说。

我看到小C低下了头,两只手来回地揉搓着衣角。

最后,在我的教育下,事情总算是文明友好地地解决了。同学们也安安静静排队去上音乐课。

上述案例是一个偶然又必然的事件。案例中表现出来的同伴关系的不和谐,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是由于小C自身原因。跟着爸爸生活的他,平时在家里自理能力较差,在仪表整洁上遭到同学们的排斥。在平时的同伴交往中,他比较孤僻、自卑;很难找到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几乎没有同学愿意跟他一起玩;在班级中不受欢迎,常常被他人拒绝。他常常会感到别的同伴不喜欢和自己交往,就越加自卑;不能够正常地像这个年龄段的其他同学一样,顺利地处理同伴之间的日常交往,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其二,在一段时间的认知过程中,同学们对小C形成了“脏、臭、学习差”的固定印象,这种心理定势称之为“刻板效应”。刻板印象容易影响正确的判断,若不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有可能会扭曲为歧视。

转变:团队的作用

正常的人际交往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与生活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教育不仅要有学习的指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经过认真思考,笔者决定首先帮小C在学校里营建一个积极向上、温暖快乐的微环境。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告诉我们:那些学习优秀、工作踏实、意志坚定、已被其他成员们接受的成员,也就是班级的核心。他们容易引起各成员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就能对群体产生驱动力,形成良好的风气。

巧的是,开学初,刚进行了班干部竞选。经过两周的考察,同学们民主投票选出来的班干部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进一步肯定。我决定把“转变小C”交给他们。

共同体:特殊的“邀请函”

当代人类学家莱芙的“学习共同体”理论告诉我们:以学习共同体为基础的团队交往,可以使个体与群体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获得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个体对共同体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个体的转变。如果以班干部为一个共同体的话,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小C加入到这一群体中。

接到任务后,中队长召集团队成员开会,我全程参与。队员们首先为团队取了队名,商量如何寻找契机让小C加入团队。有的说直接跟他说,有的说邀请他班会课一起表演,有的说以文字的形式邀请他……宣传委员小娅说:“我们教室外面的宣传栏要更换新一期内容了,我们宣传组需要一个男生按钉子,要不就邀请小C和我们一起布置?”队员们一致通过。以什么方式邀请呢?古灵精怪的文艺委员小涵说:“我们来设计一张邀请函,邀请他协助我们的工作。”“对,等到他完成的时候,我们再给一张过关卡,表示他工作出色,顺利成为我们小队的一员。”这是爱看挑战节目的体育委员小浩的声音。

接下来就是计划实施了!由宣传组设计、学习委员动笔、中队委审核的邀请函闪亮呈现:

亲爱的小C同学:

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同学,诚邀你加入宣传组,一起布置教室外面的宣傳栏。

五(6)中队委 我乐小队

2018年9月

晨会课,中队长把邀请函交到小C手中。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小C欣然答应。就如中队委想的那样,小C顺利完成了宣传组的工作,也顺利加入了“我乐小队”。在小队中,他得到了队员们很多帮助,讲话声音也比以前清楚了。友谊的种子开始发芽。

一段研学路,一棵友谊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友谊也是如此,需要积极维护,不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我乐小队”与小C初步建立了友谊,接下来该做点什么,给这个友谊加加温,让他能够更加自信呢?我给了他们一个建议——研学。上学期,中队长小瞳和小睿参加了无锡广播电视台的直播节目,和无锡教科院的黄树生博士对话,畅聊华士乡土诗词。在交流中,两位队长了解了很多关于华士的古文化。此次研学,就是寻访古诗词中的“龙砂八景”。小队成员加上小C一共8人,2位队长各带3人,首先进行资料的搜集。到了周末,队员们约好时间,走访华士的大街小巷,寻找“龙砂八景”的踪影。每找到一处,大家就与诗、图对比,由其中一名队员负责讲解。

快乐的研学之旅在有条不紊的合作中结束了。队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是看到了小C的过人之处。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队员们惊喜地发现:小C居然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小C立刻就获得了队员们热情的夸赞。在讲解八景文化时,小C开始时有些磕磕巴巴,但在队员们的帮助下,也順利完成了。教育心理研究专家约翰逊归纳了合作目标对学生行为所发生的七条影响,其中有一条“合作使同学之间相互信任,能够得到同学的承认和支持。”在合作中,友谊的小树苗茁壮成长。

自信心在“开发区域”绽放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特和哈里·英厄姆二人提出的“约哈里窗户”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成功的概率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自我暴露区域的大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自己对别人开放的区域越大,往往可以获得相接近水平的开放区域。缩小“约哈里窗户”中的盲区域和隐藏区域,努力扩大开放区域,能够快速地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

为了让小C获得更多同学的好感,就要努力扩大他的“开放区域”和“未知区域”(即潜能)。队员们决定由小C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乐小队”的研学成果。接到这一光荣任务,小C最初是拒绝的,生怕自己说不好而被其他同学笑话。在队员们的帮助下,他反复练习,最终勇敢踏上了讲台。这次经历,不仅让小C获得了自信,也使同学们对小C的印象有了较大的改观,友谊之树开始结果。

和谐班级阳光照耀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信任和赞美对别人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小C,还需要从心底里转变同学们对他的看法。那么,就让我们来一次关于赏识的微班会吧!

一个周四的班会课上,中队长主持了这次活动。“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我们夸赞的人。今天我们就来畅所欲言,夸一夸身边人。”中队长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夸父母,有的夸老师,有的夸同学……就是没有夸小C的。

“我要夸一夸小C,每天中午,我总看到他一个人在扫地,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整洁。”劳动委员小杰说。

“我也要夸一夸小C,他的作文奇思妙想,老师都表扬。”学习委员小瑶竖起大拇指。

“我来夸一夸小C……”同学们听到班干部们对小C的夸奖,也开始回忆小C的优点。

“有一次,小B因为和我争吵,不小心摔到了地上,小C把他扶了起来。我为小C点赞!”是小Y。

“我发现小C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发言也积极了!”是一个观察敏锐的孩子。

“老师,我也要夸一夸同学们。平时我有题目不会做,小严就会教我。我每天早上来得比较晚,组长收本子却没有怨言。六一节的时候,我没有带吃的,小睿还分了一个鸡腿给我……”是小C,真好!

美国哲学大师、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的本质中最殷切的希望是渴望赏识。”在这节微班会上,赏识的阳光温暖了孩子们,驱散了他们对小C的刻板印象。小C也明白了:爱是相互的,友谊的果实需要爱的阳光来照耀。这样,就够了!

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在美好人际关系中徜徉,就像在一汪碧蓝的清水中畅游,让人倍感惬意。通过核心团队的帮扶转化“游离因子”,使其寻求安全、乐群、归属、友谊和爱的需要,都在正确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满足,更有助于构建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人际交往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浅淡如何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