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诊疗分析

2019-03-18 02:21魏春龙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诊疗急诊患者

魏春龙

【摘要】目的:急診急性腹痛患者的诊疗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份至2017年9月份来我甘州区人民医院急诊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临床资料分析腹痛部位分布,其中左上腹3例(1.58%),左侧腹46例(24.21%),左下腹21例(11.05%),上腹46例(24.21%),中腹15例(7.89%),下腹部6例(3.16%),右上腹19例(10.00%),右侧腹21例(11.05%),右下腹13例(6.85%)。其中上腹、左侧腹最多,其次右侧腹、左下腹、右上腹部。病因分析,其中胃十二指肠疾病73例(38.42%),泌尿系疾病49例(25.79%),胆系疾病20例(10.53%),胰腺疾病13例(6.84%),阑尾炎13例(6.84%),肠梗阻6例(3.16%),消化道穿孔伴腹膜炎5例(2.63%),妇科疾病4例(2.11%),心脏疾病3例(1.58%),肝脾疾病2例(1.05%),产科疾病2例(1.05%)。根据统计的数据分析,其中为、十二指肠疾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疾病、胆系疾病,再其次是胰腺和阑尾疾病。另男性患者中急性胆囊炎、泌尿系统结石、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溃疡是主要疾病类型,而在女性患者中,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盆腔炎是主要疾病类型。190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其中治愈83例(43.68%),治疗显效62例(32.63%),治疗有效41例(21.58%),治疗无效4例(2.11%),治疗有效率为97.89%。结论:腹痛的病因较多,病情复杂,但是根据年龄、性别、病情及腹痛部分分析,存在一定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能够提高诊疗水平。

【关键词】急诊;急性腹痛;患者;诊疗

【中图分类号】R5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218-01

急性腹痛在临床上病因复杂[1],患者因急性腹痛来急诊就诊,但是病因种类复杂,可能是普外科、妇产科、消化科或泌尿外科,此外腹痛的原因可能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如果伴有腹部脏器出血,急速的准确判断及采取治疗措施往往是短短几分钟,因此除了需要足够的经验,还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和压力[2],因为一旦诊疗不及时,未得到有效治疗会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因此对急诊科的医生接诊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考虑到地域环境的差异、生活习惯、饮食等不同,急性腹痛的病因诊断存在差异,也无从参考统一的诊断标准,因此我们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份至2017年9月份来甘州区人民医院急诊就诊的的急性腹痛患者19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份至2017年9月份来我急诊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190例。以上患者均为急诊外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最大年龄79.5岁,最小年龄19.7岁,平均年龄(41.3±6.7)岁,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25min,最长2d,平均就诊时间(7.6±3.8)h。本次实验通过了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知晓本次实验。

纳入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排除心肺衰竭、肾衰竭、精神异常的患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严格的查体和询问一般资料,根据年龄、性别、病史、手术史结合病情进行分析,安排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检查根据结果出来的时间由快到慢进行,此外安排绿色通道,除家属陪同,安排医护人员跟随,避免出现意外,并能及时抢救。其中对检查结果较快的,例如影像检查X线、彩超、心电图结果第一时间反馈到急诊室[3],根据检查结果,病情严重的最短时间内安排抢救和治疗,此外需要明确急诊医师的分工合作,包括科室间合作默契及手术室准备。

1.3腹部按照九分法,分成左上、左下、左侧腹部;上、中、下腹部;右上、右下、右侧腹部[4]。

1.4观察指标

分析腹痛部位、病因诊断结果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无效。

1.5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腹痛部位分布,其中左上腹3例(1.58%),左侧腹46例(24.21%),左下腹21例(11.05%),上腹46例(24.21%),中腹15例(7.89%),下腹部6例(3.16%),右上腹19例(10.00%),右侧腹21例(11.05%),右下腹13例(6.85%)。其中上腹、左侧腹最多,其次右侧腹、左下腹、右上腹部。

2.2病因分析,其中胃十二指肠疾病73例(38.42%),泌尿系疾病49例(25.79%),胆系疾病20例(10.53%),胰腺疾病13例(6.84%),阑尾炎13例(6.84%),肠梗阻6例(3.16%),消化道穿孔伴腹膜炎5例(2.63%),妇科疾病4例(2.11%),心脏疾病3例(1.58%),肝脾疾病2例(1.05%),产科疾病2例(1.05%)。根据统计的数据分析,其中为、十二指肠疾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泌尿系疾病、胆系疾病,再其次是胰腺和阑尾疾病。

2.3按照性别进行分析,男性患者中急性胆囊炎、泌尿系统结石、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溃疡是主要疾病类型,而在女性患者中,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盆腔炎是主要疾病类型。

2.4190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其中治愈83例(43.68%),治疗显效62例(32.63%),治疗有效41例(21.58%),治疗无效4例(2.11%),治疗有效率为97.89%。

3讨论

急性腹痛根据病因不同,表现也有一定区别。但是有些急性腹痛可能是严重疾病,但是较为隐匿[5],往往是最容易误诊,威胁患者生命的情况,根据经验急诊外科常见,会问患者是否有高处跌落或被猛烈撞击过,一般会联想到是否存在脏器破裂出血,此外内科疾病腹痛还会与外科急性腹痛相关联,鉴别起来会比较困难,不能见痛止痛。因此在进行诊治的时候需要查明原因,并预见性准备可能需要的治疗方案。而对于女性一则考虑年龄、腹痛具体位置、月经及性生活史等,分辨宫外孕和痛经,宫外孕严重者可能伴有腹内出血,失血量大会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而阑尾炎虽与年龄、性别无关,但可能伴有腹泻或存在不洁饮食史,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穿孔等患者一般有长期的消化系统病史,不良习惯或大量饮酒史,在病史询问过程中可以了解、鉴别、排除可能混淆的腹痛原因。此外疼痛的性质,比如内脏性疼痛一般是钝痛、酸痛或烧灼性疼痛[6],其次还有可能是肠性绞痛,而胸膜、腹膜炎症病变则与呼吸节律、摩擦、体位变化有明显关系。另外实验中有较为特殊的群体,就是老年人,他们并不能完全表述清楚疼痛的位置、疼痛的性质,这与随着年龄增长,自身疼痛敏感性降低也有一定关系,此外也与患者记忆力不强,表达不清晰有关。很多老年人急性腹痛可能是心肌梗死,因此在相关检查时,加以心电图或心肌酶,而恶心、呕吐也可能是存在梗阻。因此在急诊临床诊断上,需要全面分析: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发作特点及检查结果,还要排除可能混淆的疾病[7-8],以免误诊、漏诊。本次实验对190例急诊急性腹痛患者进行分析,其中消化系统占比最大,其次是泌尿系。虽然实验中肠梗阻、消化道穿孔伴腹膜炎发胜率最低,但是仍需要正确判断,考虑到病情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此外,腹部脏器出血,易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所以对可能存在内部脏器出血的病情尤其需要把控时间。在本次实验中,无一例患者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7.89%。但是因为本次实验是根据我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急诊接待腹痛患者作为数据来源,所得出的结论也要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差异及人口构成比例和年龄分布等因素,因此无法给出强有力或统一参考标准,仅作为我院急诊腹痛的诊疗分析。

综上所述,腹痛的病因较多,病情复杂,但是根据年龄、性别、病情及腹痛部位分析,存在一定的规律,不断总结经验,能够提高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许雪飞.急性腹痛82例病例研究及诊治思路[J].现代诊疗与治疗,2013,24(02):365-366.

[2]刘双.急诊急性腹痛170例诊疗体会[J].现代养生,2016,08:112.

[3]张志鸿,李正芬,陈红宇等.对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01(8):68,74

[4]翟海琴.55例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0):40.

[5]陈燕.非创伤性腹痛分诊单在急诊预检分诊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A02):101-102.

[6]李庆春,勾晓玉,何琦,何艳丽.急性腹痛156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8,7(29):2044-2046.

[7]夏君.急诊外科58例急性腹痛的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9(15):80-81

[8]JANGLAND E,KITSON A,MUNTLIN ATHLINA.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 describe their experiences of fundamental care across the acute care episode:a multi-stage qualitative case study[J].J Adv Nurs,2016,72(4):791-801.

猜你喜欢
诊疗急诊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