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趾珍
摘 要:面对新课改要求,数学教育必须转变思想、方法、态度,全面结合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将以生为本作为原则,深度贯彻学以致用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为此数学文化的渗透就成为新时期数学教育的必要工作。以实际角度出发,着重讨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方法,希望可以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渗透策略
一、体现教育价值观
数学史主要有两种作用,第一种在介绍数学成就的过程中弘扬爱国教育。第二种利用趣味性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新课改提出数学史作为一种标记,其代表与延续的是人类文明的传承。数学史中的语言、方法、思想与内容都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其解释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现实来源,有助于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为学生营造研究、探究的学习气氛。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探索欲望。可见数学史在科学进步史、数学文化史中的影响和地位是不容小视的,其在揭露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文价值中有着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
二、创设情境实现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共同发展
结合实践经验不难发现,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同时数学学习的目的还有养成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等。其对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与问题思维转化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用趣味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开放性、探索性问题设置,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学习“比例尺”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画面:展示模特的身材标准数与普通人的身材标准数。因模特身材很好,普通人身材很一般,所以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明白了比例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与常识明白了比例的意义。在引出了比例知识点以后,教师可以用维纳斯与雅典娜雕像为例,告诉学生黄金比例,学生在了解了维纳斯与雅典娜身材比例为0.618以后,明白了黃金比例的规律和意义。结合科学实践得知黄金比例几乎是这个世界最完美的比例。最后,教师可以引出我国的比例算法研究,以《九章算术》中的均输、衰分、粟米中的比例算法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白原来我国早就有科学家研究过比例内容。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测量自己或同桌的身体,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黄金比例、黄金分割知识点的记忆。
三、利用数学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注重实践,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中使学生掌握与理解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技能、数学知识。这是一种由课内到课外延伸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与活动类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研究数学的神奇与奥妙。在数学文化的帮助下学生运用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激发了自身的数学创新意识,启迪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教师不妨举办演讲比赛,由学生自行演讲自己喜欢的数学家故事,结合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形成的艰辛与曲折,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学习意义和人文道理,这对学生形成人文内涵来说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文化报,报纸中添加数学历史抢答活动,由学生自行摘抄资料与数学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了解数学历史与数学魅力。
四、课本数学文化的挖掘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发现的,也就是说数学教材中的绝大多数内容与古代历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展开数学教学,使学生明白数学的历史、数学的知识、数学的文化、数学的魅力。比如学习圆形知识的时候会讲到圆周率知识,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出祖冲之故事。告诉学生早在上千年以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就已经将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7位,这在当时科技成果明显不足以支撑圆周率计算的时候是非常重大的发明,这一成果是欧洲千年之后才掌握的。通过这一故事学生表现出了激烈的反响,表达了自己对数学的喜爱。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说道:古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都能发掘出如此伟大的数学知识,那么现代生活这么便利我们更是要积极学习,发掘数学知识。学生在如此的激励下会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自己的学习有效性。
文化渗透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同时文化渗透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归属感和兴趣,这对年龄教学的小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性意义。小学生在数学文化的辅助下能够形成浓厚的学习热情,在扎实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戴耀亮.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
[2]曹玉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6(4):114.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