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摞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操作,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兴趣入手,与学科课程整合,采用多种形式竞赛,通过动手操作、动脑实践完成基本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巧妙机智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技术;思维能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操作课、技能课已不再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简单定位,教师既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还不能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在每节课上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学科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能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新视角,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从兴趣入手,化抽象为具体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机。爱玩、爱动、爱想象是小学生的特性。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选择合适的案例,结合实际内容,创设恰当的任务情境,将思维训练融入具体的情境中,化抽象为具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制作运动的小车”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小黄车动画的整个过程,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模拟小黄车的运动轨迹,充分感受程序抽象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进而加深理解,提升思维能力。首先,我安排一位学生带上小黄车的头饰扮演小黄车,由教师发出相应指令,让“小黄车”依据指令运动,4个“前进”的指令,让小黄车有了运动的轨迹。为了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楚,我又安排四个学生扮演这辆“小黄车”,保证每一次“前进”后,都有一个小黄车停在上一个位置。当看到连起来的5辆相同的小黄车时,学生清晰地感觉到“复制图层”操作指令的含义。接着,教师便依据教材内容教给学生编程程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几乎无误地完成了程序设计,教学效果尤为明显。这种运用模拟情境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将抽象化的程序具体化,进而促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其抽象思维能力。
二、与多学科整合,发散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门大学问。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教师应该根据时代发展把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发展,发散思维得到突破。
三年级信息课程“初识‘画图”则充分体现了计算机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有机整合。中低年级学生喜欢画画,所以在一开始的引入环节,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画经历,他们兴趣盎然,有画过彩色铅笔画的,也有画过蜡笔画和水彩笔画的,他们对画画的喜爱都溢于言表。当我告诉他们利用计算机也可以绘画,并展示学生们用计算机画的作品时,他们跃跃欲试。于是,“刷子”和“铅笔”成了他们的工具,一幅幅活泼可爱的小作品呈现在屏幕上。整个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发散了其思维。
利用计算机画图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世界里图形的特征。“画方形和圆形”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数学统计学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对数学数字的统计。值得注意的是: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将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成一个整体,不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简单相加或合并。美术学科、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不仅扎实了学生的学科知识,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多方式竞赛,训练思维敏捷
有研究表明,不论何种形式的竞赛对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比赛使学生熟练信息技术水平,加深对计算机的注意和关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字输入比赛”是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安排的一节主题活动课。让学生通过文字输入比赛,提高文字输入的速度,而输入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一说“比赛”,学生兴奋高涨,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他们在“金山打字通”程序中,自主选择“英文測试”或“拼音测试”,进入“打字测试”界面,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打字比赛。教师可先组织“组内比赛”,再组织“组外比赛”,分别录记“第一次得分”和“第二次得分”的“速度”和“正确率”,在此基础上进行评比。整节课,学生在紧张的竞赛过程中不仅熟知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在打字速度训练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我还结合学校进行的大队委选举,在信息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大队委竞选海报”设计竞赛,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各尽所能,主题鲜明,设计别具匠心、富有创意,充分体现了其计算机水平,在设计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魅力和实用性。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可塑性,教师要结合小学信息课程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探究利用信息课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全面及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阅读),2017(12).
[2]赵建泳.巧用任务驱动 培养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2018(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