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的三楼,王梦恕院士的办公室,一如往昔般整齐、简洁。办公桌上有他编著的《探秘铁路》,有他爱看的《十月》期刊,桌后一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题词豪迈地占据了半个白壁。左前方的书柜里摆放着他微笑盈盈的照片,只是黑色的办公椅上已空空荡荡。就在9月20日下午,这位与铁路结缘六十余载、受人景仰的“高铁院士”、中国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享年80岁。
王梦恕出身于铁路世家。少年时代的王梦恕,经常跟随父母在铁路线上来回奔波,最终入读陕西宝鸡蔡家坡铁路中学。当时在其班主任许老师的鼓励下,王梦恕已立志成为像詹天佑一样的“搞铁路的科学家”。
1957年,王梦恕进入唐山铁道学院的桥隧系桥梁专业学习。大三时正值成昆线建设,又遇到了隧道施工大塌方,造成八名工人死亡,一名学生腿被砸断。看到当时的事故现场,王梦恕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施工设备和技术太落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又少。当时很多人看到隧道这么复杂危险都不愿意选择隧道专业。王梦恕却在第四年分专业时主动申请将专业改为隧道工程建设,并担任隧道班班长。从一个热门专业转向做冷门学问,“令我坚持下去的原因是我有个梦想,那就是让隧道施工不死一个人,而且要马上实现。”王梦恕认为,年轻人选择专业应该不能只因爱好,更要看国家的需要。
这种执拗让本来可以留校任教过舒服日子的王梦恕,一生脚步遍及大江南北,屡辟冷径。
1965年,27岁的王梦恕主动请缨,成为中国北京修建第一条地铁的专业技术人员。他发现施工设计图中未考虑贯通误差,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运营障碍。
1980年底,铁道部隧道工程局奉命从洛阳南下广东,承担衡广复线坪石至乐昌段11座隧道和3座大桥的施工任务。其中,全线控制工程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公里,是全国最长的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在国内史无前例。“因为施工主要依靠人力和小型机械开挖岩体,容易出现塌方,国外断言我们做不了。而面临技术改变,工程艰难,很多工人害怕了,不敢进隧道施工。我当时就说,你们不进,我先进,要砸先砸死我。”作为隧道局科研所结构研究室主任,王梦恕为此投入了无数的心血。
1987年5月6日,大瑶山隧道胜利贯通。这彻底改变了我国近百年铁路隧道的修建方法,被视为中国铁道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最重要的是,它向世界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自力更生打造世界一流隧道。
在隧道等地下工程技術方面,王梦恕开创了很多个“第一”。他改变了中国近百年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法,使长大隧道修建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他主持创造了“浅埋暗挖法”修建城市地铁和车站的施工配套技术,为城市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他主持研究开发的“大瑶山长大铁路隧道修建新技术”在199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3年和1998年,他分别荣获首届“詹天佑成就奖”及“詹天佑大奖”。军都山隧道工程、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工程,磨沟岭隧道工程、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和青岛海底隧道工程……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工程背后,都有王梦恕的身影。他告诉记者,“我的生活很简单,带学生,隧道、地铁、铁路、水利好多工程在肩上,一年当中我只有100多天在北京,200多天在工地上。”
学冷学问,做冷工程。但王梦恕更广为人知的一点是他的“热”:他曾当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屡次直言铁路体制的某些弊端,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遗产,不要留下遗憾和灾难”,更对热点问题公开亮出观点,虽屡遭争议,却依旧敢言,这位老人一直是个“热点人物”。
2011年“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他认为事故本身就是一个调度管理事故,与技术没有关系,对生硬地把结论归结为技术进行了抨击。然而,此番言论引起轩然大波,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几年后再次说起这件事,王梦恕依旧很生气。让他生气的不是当时所承受的压力,真正让他动怒的是对高铁技术的不客观评价。“做人要学武则天,死后留块无字碑,任人评价。所以,我不在乎。但是如果大家都不说真话,社会就没希望了。”
谈事,王梦恕是直肠子;对人,他最看重品德。作为院士,他要推荐院士候选人。全国36个城市都在建地铁,每个地方的总工程师他都了解,最终他推荐了深圳地铁的总工。这名总工在施工现场,看到两米多高的简易房中搭了三层床铺,工人睡在上面腰都直不起来。于是他争取到一笔资金给工人们另盖房子,改善了条件。王梦恕听说后,还特意去调查,果真如此。
对此,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说:“王院士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想到王院士时,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字是‘诚,为人坦诚、待人真诚、对事业高度忠诚。第二个字是‘直,性格倔强耿直、仗义直言、直率,他觉得是正确的、客观的,或者他觉得是反对的,就会讲出来,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媒、不从众,只唯实,客观、冷静、理性,实事求是,这点非常难能可贵,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为准则。他有一种学者正直不阿的操守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不会为各种利益纠葛牵绊去迎合任何人。”
作为国家著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王梦恕一生有两个梦:一是我国铁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二是我国隧道要成为世界第一。他力挺中国高铁建设,曾有一句名言令无数国人为之自豪:“希望有一天,其他国家的人一提到手表就想到瑞士;一提到高铁,就会想到中国。”
如今,他的这句话,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已经成为现实!
但是,这位“中国铁路的功臣却走了”……就在逝世前夕,“他最牵挂的仍然是琼州海峡跨海隧道、渤海湾海底隧道、台湾海峡隧道的建设。”——王梦恕院士生前已为此奔走多年。
热议锐评:学冷学问,坐冷板凳,低头钻隧道、做工程;抬头面对话筒,能针砭时弊,对热点问题有问必答,对需要帮助的人一副热心肠。这位曾说出“大家都不说真话,社会就没希望了”的“高铁院士”,有着冷与热的交织人生。他与铁路结缘六十余载,名满天下,且争议伴身。但王梦恕一生的信念就是“物我两忘,宠辱不惊”。他把自己的这种执拗归结为坚持,“有些人是利益主义者,有些人是上面定了就做吧。但我觉得应该坚持真理,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好处,我一定要说。” 他的一生将心血无私奉献给了深深热爱眷恋的祖国,更为年轻的一代树立了人格榜样和精神丰碑?(华放)
素材运用:国家需要;人生选择;无私奉献;勇创“第一”;责任与担当;坦诚与真诚;讲真话;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冷与热;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人格榜样和精神丰碑……
(资料来源:《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环球人物》、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