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打造未成年人精神家园

2019-03-18 11:50吴密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公共图书馆服务

吴密

摘 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参与,共同关注,从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公共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外部延伸和有益补充,对未成年人进行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未成年人教育,除了学校之外还有很多机关都具备很好的教育职能,首选是公共图书馆。在全新历史时期,公共图书馆应切实发挥自身教育功能,承担起未成年人精神教育和服务的重任,充分发挥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优势,将服务工作和育人功能有效结合,为开拓未成年人视野、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打造未成年人精神家园需要公共图书馆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未成年人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01

文化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完善的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图书馆通过发挥自身文化教育的优势,吸引未成年人进入图书馆并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读书习惯,丰富学生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未成年人真正养成阅读习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文化宣传和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既是成年人的教育场地,又是未成年人文化学习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全新历史时期,公共图书馆要切实发挥自身服务职能,利用图书馆大量优秀资源,吸引少年儿童进入图书馆,真正将少年儿童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把公共图书馆打造成未成年人的精神家园。

一、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未成年人相关书籍不足,质量不高

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和馆藏资源建设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因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对少儿图书馆藏资源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使公共图书馆关于未成年人相关的书籍购置不足,相关书籍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很多未成年人进入图书馆之后,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图书文献,馆藏资源使用不足,图书版本陈旧,更新速度较慢。

2.服务模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不少图书馆在开展未成年人服务过程中,由于担心未成年人会损坏書籍,普遍采用闭架借阅的方式。而许多未成年人进入图书馆后,因不能直接接触到图书,对图书馆的兴趣大大降低,不愿意自己到图书馆来读书,有时家长带孩子到图书馆阅读,孩子也存在很大的抵触心理。此外,有不少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仅仅局限于图书借阅,服务方式单一,缺乏服务针对性和趣味性,无法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进入图书馆利用图书文献。

3.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较差

未成年人读者服务相对于成年人读者服务来说,具有更强的专业性要求,相关服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才能胜任该项工作。而在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内,关于未成年人服务的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仅有的几名服务人员专业素质较差,不能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实际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图书服务。

二、公共图书馆打造未成年人精神家园的对策分析

1.加强阅读指导,培养未成年人阅读兴趣

阅读指导就是要求公共图书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作用,通过结合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针对性的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图书馆利用自身的文献资源优势,教育功能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种启发式的素质教育。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主要形成于阅读过程之中,且需要不断的强化和积累。为此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密切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情况,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阅读指导过程中,既要注意少年儿童的学习倾向,又要引导他们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将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方法综合运用到接下来的阅读中。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所承担的使命,成立公共图书馆少儿部,并根据未成年人的不同年龄特点、阅读需求,搜集整理与其年龄结构相适应的图像、文字、视频、音频,通过应用多种载体,吸引未成年人到图书馆利用资源与文献,培养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图书馆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未成年人进行阅读指导,能够引导未成年人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认知。

2.结合未成年人性格特点开展特色服务工作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未成年人服务过程中,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拓展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得到进一步延伸。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服务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技术、人员、建筑空间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切实增强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辐射范围,辐射能力,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有效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职能。最终让公共图书馆成为未成年人的文献信息中心、科学素养培养中心、心理健康培育中心,真正成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教育的基地。

3.提高服务人员专业素质,转变服务模式

首先,公共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未成年人服务队伍。公共图书馆要注重图书馆内部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用科学发展观念武装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对未成年人服务过程中,要求服务人员具备掌握未成年人心理变化的能力。在对未成年人服务过程中,应确保服务内容的全面性,并将未成年人知识服务扩展到各个学科,增强服务的知识性。在服务形式上应注重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服务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在服务内容上,应更加贴合未成年人的认知水平,内容简洁明了,可读性强,便于未成年人理解和接受;其次,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图书馆应配置专业化的未成年人图书馆服务人员。给予相关服务人员充足的业务学习时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作为未成年人服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各个阶段未成年人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掌握未成年人关心的热点,并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转变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陈建红.公共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读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衢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J].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02)

[2]黄琴英.公共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02)

[3]张仁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进对青少年的阅读指导[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8(12)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公共图书馆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