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助力语文课堂

2019-03-18 11:48郭俊娥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

郭俊娥

摘 要: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教学中,预习单的引入能让学生上课有所准备,使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内容讲授,师生形成较好的课堂配合。小学语文课将教师、学生、文本、环境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会让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更佳。

关键词:预习助力语文;预习单;中高学段语文;应用策略

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教学中预习单的应用能深化学生的预习能力,也能让预习具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一、遵循原则,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教师为小学第三段学生设计预习单,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深化学生的预习意识,更能在预习中根据教师指引的思路遵循一定原则后,更好地把握預习单中体现出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动脑思考中更好地完成预习单的内容,学生也能在预习单完成后做到会质疑、会学习、会预习。

(一)内容需简化

课堂学习的前提是做好预习,但要注意设置的预习任务不能过多,否则预习变成一种负担后,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大减,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信心不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教育者在设计预习单的时候需要从朗读能手、词语乐园、学有所思这三方面入手,在一张预习单内需要蕴含词语、课文、朗读等内容,学生能在自学完成后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并能在这期间提出质疑,这对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二)重点要突出

由于第三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所以重点内容的主动预习达成会有收效。设计预习单的时候,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知,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教师需要在预习单完成前进行教材内容研究,其实相当于完成一本教材的研读,先要了解学生在字词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学习难点,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个字的字形,大到一篇课文内容概述,包括文章中的人和事。比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的“一塌糊涂”“踱步”的读音确定。教师通过预习单提示能让学生的复习更具有针对性,也能避免学生在匆忙预习时没有进行针对性复习,不注意易错点。

(三)操作要便捷

预习单设计不能将其与作业设计混淆,也不能照搬教案内容,由于预习单是给学生看的,所以要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启发性,对照教辅用书抄写,很难发挥其引导作用。若照搬教案,会弄错使用对象,更会缺乏针对性,作为教学者,需要在预习单设定的时候使用板块的形式将各个知识内容串联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知识内容的串联,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更好地起到导学、导思、导疑的作用。

(四)难易要适中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铺垫,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其难易度。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要求,但需切记要求不能过高,若难度过大,会有损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为学生设计的问题基本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暂时可不做安排,留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和理解即可。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课堂的需求度,设计层次性较好的预习题目,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可以为优秀学生预留部分提升空间。

(五)形式要新颖

预习单设计的时候不应拘泥于形式,并不是说印个单子就是预习单,或者在小黑板上出示提示就是预习单。教师需要重视的实质内容,不是预习单的形式,而是应根据教学情况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操作、指引内容,为学生梳理预习单的方向。除此之外,学生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预习活动,如小小故事会讲授,将课文中的背景内容资料以讲授的形式展示出来,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预习小报等,丰富多样的预习活动能让预习的效果更好,也能深化学生的预习能力,使预习更为有效。

(六)学法要渗透

教师开展预习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离开教师设计的预习单后能了解到预习的内容,更能知道预习的内容,并能自己总结预习规律,在每次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让学生完成预习单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超过知识点的学习,所以预习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做好方法指引,给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达到“愤”的境界。譬如,预习《江南春》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古诗词,需要了解古诗词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诗词中是否有隐喻等内容,总结起来是“知作者、解题意、明诗意、晓诗情、悟写法、能迁移”。

二、合理安排,提高学生预习主动性

预习单的主要内容包括:字音字形、课文朗读、脉络梳理和学会质疑。在进行预习单的设计时必须要合理地将这些内容统筹安排,让学生能够在完成预习单的过程中对学习的自主性进行培养。

例如,在学习《梅花魂》时,教师便可以进行如下的预习单设计:

《梅花魂》预习单

朗读能手(将课文大声地朗读出来,计算自己朗读两遍课文所需要的时间)

读两遍课文最多不能够超过7分钟时间,看一看,你一共用了( )分钟。

词语乐园(读一读以下词语,将一次便能够正确朗读出来的词语画上○,将难以读出来的词语画上△)

魂(梅花魂) 缕(缕缕) 幽(幽芳) 葬(葬身)

愁(如愁) 腮(腮边) 甚(不甚在意)

绸(绸子) 呜(呜呜) 谓(无所谓) 梳(梳子)

衰(衰老) 绢(绢花) 侨(华侨)

标出生字中的字形要注意:

我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我还不理解的词语有:

学有所思

1.再读读课文,根据提示将文章进行分段,写出各段的段意

一( ):

二( ):

三( ):

2.通过预习以及资料的阅读,你一定得到了很多的感受,赶快拿起笔来记录下这些感受吧!

我明白了:(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中心、内容等多个方面展开思考)

存在困惑的地方:(自主学习课文之后,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这是一张针对第三段学生的预习单,其中包含了学习生字的字音和字形、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脉络梳理、对文章进行思考和质疑。这四个部分全都体现出了年段的特点并渗透了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第一部分中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大声朗读。当前的学生认真地准确朗读课文并不是难事,但若想要大声朗读却存在难度。因此在预习过程中要强调大声朗读,要让自己能够听到,只有这样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朗读的错误,才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纠正;二是强调了朗读的时间,对朗读时间进行了规定便是对学生的朗读流利程度做出了要求,在保障正确性的基础上,要能够做到朗读的通顺和流利。通过计算时间的方式将枯燥的读书以竞赛形式开展起来,更加富有趣味性。学生通过朗读并对比时间,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自主纠正并展开练习,落实朗读的有效性。

在第二部分词语乐园当中对字音、字形以及字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将生字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展现了出来。字音部分通过做记号的方式进行区分,使所有的生字掌握情况一目了然。在字形和词语理解上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模式,在填一填的形式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找出学生认为困难的地方,通过整理和学习加强识记。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词语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化。

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不仅要依靠课文的阅读,更加要层层递进,逐步锻炼学生的能力。通过对每一个段落的中心词进行概括,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扶手,有效地给学生的预习降低难度。

在学生展开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还体现在思考和探索文本的内容与思想,因此要通过预习才能够更加有准备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另外学生主动学习中也会出现质疑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并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让学生在质疑精神的鼓励下更好地展开学习,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探究。因此在第三部分当中要求学生要将自己在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困惑写出来,做出预习反思。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开放的题目,体现出了分层教学的目的。通过富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三、及时反馈,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一)重视思考过程

教师教学中使用预习单,将具有伸缩性质的预习作业变成可以批改的可视性作业。若题目过难,能力较强的学生会绞尽脑汁进行思考,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能知难而退,都不轻松,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学习畏惧心理。但预习单是预习教学的一部分,学生能做出来更好,若做不出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学生能在不断的思考中进行思维的深化,十分关注思考的过程,而忽略思考的结果,反而会获得较好的收效。教师为能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需要在每张预习单后面设计反馈评价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填写预习状况,了解预习工作的达成度。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将预习作业完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颗星,代表预习作业完成质量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预习时认真进行了思考;第二类是笑脸,这部分学生学习有进步,且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第三类则是打勾的学生,代表这部分学生需要再接再厉,进行预习过程的优化,以提高预习效率。通过教师的反馈和分类评价,学生的预习兴趣能获得激发,预习的积极性也会获得提升。

(二)关注预习交流过程

教师进行预习单反馈的时候不要将其局限在纸张上面,可以选用多种预习方式进行反馈交流学习,在多形式的反馈交流学习中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时候有更多的思考空间。通常情况下,反馈的形式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课前教师进行的批阅。教师在收集学生预习单以后根据阅读情况做的适度分类,使学生能从预习单中筛选一些重要的信息内容和典型的事例,能通过学生预习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能确定学生的认知起点,这对深化学生的预习能力有积极的影响,更能在学生出现预习问题后做好细致梳理,并拿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在掌握基本学情后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对症下药,实现教学的高效性。第二种是课前学生的相互交流,学生在课前进行交流和互动,能互通有无,将自己预习的内容分享给其他同学,并能吸收其他同学的信息,大家在相互交流中能做到由浅入深的思考,能在相互学习中做好相互交流,经验的分享,方法的共享,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趣味性。第三种是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交流。预习单内容交流的时候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对话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对话中师生、生生、人本的对话,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了解。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预习单主要是让学生在准备上课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准备的时候,需要将教师、学生、文本、环境等更好地契合在一起,进而深化预习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玉华.分层预习,让语文学习更高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分层预习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J].学周刊,2016,34(34):131-132.

[2]胡霞萍.有“備”而来,让预习摆脱“鸡肋”窘境: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2(15):44-45.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