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红 杨长德 曹远远
【摘要】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疆内仅有新疆大学以水文地质为主的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目前相关专业的专门技术人才存在缺口;地质工程专业应制定以力学、地质学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亟需向实践结合理论的产学研发展模式转变;参照国内相对发展成熟的高校,疆内地质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可将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及防护工程、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煤层气及页岩气开采技术作为教学和科研主攻方向。
【关键词】地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38-02
引言
在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前人已有大量探讨,且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应符合社会发展及人类工程活动的要求,在研究已有地球科学问题的同时也能正确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并能准确预测和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及环境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工程地质问题。
一、疆内地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主要涉及到的单位有勘察设计院、地矿局、地震局、地质环境监测院、水文地质队、建设局、高职高专院校等,目前新疆勘察设计院工程地质勘察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中坚力量以大专和本科为主高级职称较少而影响单位资质及效益。笔者在对新疆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调查中发现,新疆高速铁路、乌鲁木齐高架桥工程施工建设中少有本地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全线整体勘测和设计,外围单位较多,本地相关单位大多只是某个标段的勘测工作。
二、疆内地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
虽然每年自治区也有很多高级人才引进计划,但是新疆偏远落后,大部分毕业生不愿选择到新疆工作,也就导致新疆相关专业的专门工程地质人才相对紧缺,疆内勘察设计院中从事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毕业生以大专生为主、部分本科生和少量研究生,而现在很多勘察设计单位的相关工作综合性、动态性、学术性较强,相关问题常需进一步研究;还有区内地质工程专业目前没有博士点,也导致一部分硕士生到内地科研院所深造过程中人才流失。因此,结合目前新疆的发展实情,新疆工程地质勘察中所需的专门工程地质人才有缺口,培育本土人才势在必行。
三、新疆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新疆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现状
新疆工程学院在继承学校最早的煤炭行业需要和特色的基础上,地质工程专业应结合矿山地质和新疆资源勘探、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选线选址勘察,都是地质工程专业的就业和发展方向。发挥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和效果,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及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区内外其他高校实践教学内容,新疆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较差,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实践课设置上必须与新大、农大、石河子大学已有相近专业有所不同,偏重于矿山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等,具体课程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2.疆内地质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
解决当前疆内专门工程地质人才紧缺的关键是将学生的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单位目前的工作紧密结合,甚至部分工作直接由单位负责人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学会用现行新理论、新技术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具备解决与各类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团队合作、环境保护、科学创新意识。
3.新疆地质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发展方向建议
地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大型工程建设前工程地质勘察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论证工程建设材料和工程选址的必要环节。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将会涉及到更多工程地质问题,疆内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应结合区内实情,探索符合社会发展和解决新疆本土工程地质问题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疆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种类多,新疆工程学院结合前期的研究积累和目前的热点工程地质问题,可以矿山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勘察、土遗址保护为前期教学研究的重点。煤层气、页岩气开采和工程岩体力学、矿物岩石微观结构与其力学性质间的关系,可以作为今后教学内容的补充和科研的积累。新疆地质工程专业有望今后在重大工程选址选线、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铁路、超长隧道、高山峡谷复杂地质体改造方向有所突破。
结语
疆内地质工程专业发展相对滞后,专门工程技术人才存在缺口;区内各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应有所侧重,新疆工程学院地质工程本科专业应加大实践教学及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缓解区内专门工程地质勘察人才暂时性短缺;新疆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应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与评价、岩土体分析、岩土质量检测与评价、工程地质勘察、設计及施工、超前预报、地质体改造、地质灾害防治及防护工程、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煤层气及页岩气开采技术等方面为教学和科研的主攻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南祥,殷淑华.岩土工程系地质工程专业发展与展望[J]华北水利水电学报(社科版),2001(4):16-18.
[2]李群,邵拥军,戴塔根.校企联合构建地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