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友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便是促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学者叶圣陶认为学生习得语言的目的在于对于汉语词语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中的词语运用入手,让学生逐步了解文本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在挖掘留白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词语的言外之意,在尝试运用词语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词语 语言应用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37-01
一、置身語境,深度学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语义时,不能让学生单纯地理解词语在词典中的意思,而应该促使学生把握住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这样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抄写、背诵词语语义,而是沉浸在文本特定语境中的深度学习,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语义。
《怀念母亲》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于祖国母亲的崇敬和热爱之情。作者并未用很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展现了自己细腻的情感,这使得学生的感悟形成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在文本的语境中分析其中的一些语词,如“凄凉”原本是什么意思,在这篇文章中有体现了怎样的语义,为何作者认为这种凄凉和普通的凄凉不一样,反而给人一种甜蜜的感觉。如果能结合语境进行思考,学生便会发现,这并不矛盾,作者感到凄凉是因为和祖国分开,因此感到有些孤独,但是由于作者想到祖国永远都是自己坚强的后盾,因此又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孤单,因此这种“凄凉”里面带有一丝“甜蜜”的感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凄凉”在本文特殊语境中的语义,同时也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联系上下文内容对词语进行深度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词语中凝结的汉语文化,能让学生对汉语发展历程的精神表征有更深入的感悟。
二、发掘留白,系统感悟
不少文本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是因为文本中留有不少留白处。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语义时,可以让学生着重挖掘这些留白处,对词语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更为系统的感悟。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文本中的词汇替换成其他词汇,并分析异同。
《山中访友》这篇课文的难点之一在于让学生明白作者笔下的“友”指的究竟是谁,分析作者如何利用文字展现出自己和这些朋友之间的情感。要促使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挖掘语词的空白处,教师提出问题:“文章的题目是‘访友,但是整篇文章却并无人踪,你如何看待‘访友这个词,作者访问的到底是哪些朋友,作者用来哪些词汇展现出和朋友的亲密之情。”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从“朋友”这个理解的空白处入手,发现作者笔下的朋友并非指人,而是指大山中的各种自然界的朋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将“德高望重、挺拔”等词汇换成其他的词汇,尝试分析作者如何选择词汇展现自己对朋友之间的亲昵之情。在分析语词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和大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
三、课堂练笔,创意输出
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将对词语的感悟和理解进行有创意地输出。这是一种“有意义的指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在于要让学生尝试了解如何选择更贴切文章的事例,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者选择了有趣的事例,体现出儿童看待事物的独特眼光,十分具有童趣。教师让学生尝试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思考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有趣事情,并将其记录下来。如有学生在写作中写了自己偷偷地捅蜂窝,想给妈妈找蜂蜜,结果被蜜蜂蛰的故事。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还分析了作者如何运用“困窘、羞愧”等词语展现“我”的状态,更形象地体现童稚的形象,并在写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词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尝试创意输出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激发。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仿写入手开始练习,进而逐步过渡到对自己头脑中的想法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灌输式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进行语用实践的方式,促使学生积累语感,逐步感悟各种语词的真正内涵。在这样的教学促进下,学生能真正提高语义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卫兵.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1(03)
[2]杨志元.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之我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6)
[3]贾海蓉.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三忌三要”[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