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一年级学风建设工作的探析

2019-03-18 11:50徐源廷魏艳红钱祉祺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人才培养

徐源廷 魏艳红 钱祉祺

摘要:高等教育中,学风建设情况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本文立足于当前国内高校一年级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学生自我、学校教学与管理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一年级学风建设的措施,为如何做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学风建设;大学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7-0240-02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基础上,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开展的专业教育。当前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成为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一年级阶段对于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一年级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奠基阶段,担负着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任务。学风建设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过程,其中一年级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养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大一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如能因势利导,引导尽快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将为大学四年阶段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相反,如果大一没有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等出现学业问题后再来重新纠正学风将变得非常困难。因此一年级阶段在整个大学的学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一年级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目标和专业兴趣缺失所引起的学习动力不足

上大学以前,高中生都有明确的“考上好大学”的学习目标,但一旦进入到大学,又极容易出现一段迷茫的目标缺失时期。另一方面,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很多都是根据分数来填报“好大学和热门专业”,而缺乏对兴趣爱好的评估。等进入到大学后又发现这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使得学习兴趣下降。还有一些考生是被调剂录取,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挫败感,很容易出现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心态,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内在的学习动力不足。

(二)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所引起的学习困难

高中和大学的教学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教学引导就能达到要求。但大学是属于探索式教育,老师讲课速度普遍较快,只讲课程关键点,一节课下来往往留下十多页的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并且课程内容前后衔接紧凑,需要学生在课堂专心听讲,课后还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绝大差异,也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而出现学习困难。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要求所引起的两级差异化明显

跟高中每天排满了上课和晚自习的硬性要求不同,大学的上课时间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安排。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高中阶段的老师和家长为了鼓励学生刻苦复习而灌输“苦在高中,玩在大学”的理念,使得大一新生抱着“先好好放松一下”的心态来开始大学生活,等放松完才发现已经落下很多课程悔之晚矣。尤其是现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化,学生面临着太多的诱惑,有些学生在面临到学业等挫折后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每天就宅在寝室,与外界脱离开来。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能够很好地自我安排,平衡好学习和课余活动的时间分配,全方位不断的提升自我。

(四)管理和预警机制不足所引起的“断崖式下跌”

相较于国外高校“宽进严出”的教育体制,国内高校目前则是“严进宽出”的特点。学生在经历了严酷的高考竞争后,如果没有严格管理很容易出现迟到早退和逃课等行为。而当下的高校教学中,一些任课教师崇尚“学生来不来取决老师教得好不好”的不考勤理念,或者一些老师考虑到评教等压力也对学生放宽要求,甚至一些这样“上课不点名、平时没作业、期末都能过”的课程成为了学生在选课时最为火爆的追求对象。除了管理机制的不足外,现在的学业预警机制也略显薄弱,一般都要等到大一结束才开始启动预警机制,而此时有些学生可能已有多门考试不及格,养成了懒散的学习风气,难以重新补上课程。

三、关于加强大一年级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引导目标定位和学业规划的思考,强化学习动力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关键起点,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保持着对于大学“象牙塔”的美好憧憬和高中刻苦自律的学习习惯,他们既希望得到指导,又渴望在大学获得宏图前程,在思想和行动上很容易受到引导和暗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个阶段,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方面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专业教育引导学生进行人生定位和树立大学目标,引起专业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学风管理措施,比如组织集体的早读和晚自习,让学生从最初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建立辅导员、班主任、班导生多位一体的学生成才辅导队伍和教风-管风-学风的协同育人管理服务体系。

学风建设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学工部门的思想引领,也需要教务部门的相互协作,还离不开授课教师的教育管理。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的一线教师,学校应从制度和政策上充分重视辅导员所能发挥出的主体作用;近年来高校也开始聘用专业课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很好地完善了学生在学科兴趣和专业发展上的引导引领;同时也应该从大四推免研究生中选拔一批有积极性的同学到新生年级担任班导生,以朋辈引领为手段,通过切实的成才历程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学风的营造更需要任课教师通过出勤考察、现场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堂小测等多种方式对学生上课状态进行严格管理,引导学生从刚开学就端正上课态度;而教务部门作为学风建设和管理的主体部门,更应该从制度、设施、政策等方面来全面考虑,以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建立及时有效的学业预警机制和严格的学籍变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针对“学困生”的帮扶措施。

除了日常学风的促进机制外,建立及时有效的预警机制也非常必要。教务部门应该通过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就开始提出分层次的预警机制,由辅导员、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重视家长在学业监督机制中的作用,对于已出现明显困难的“学困生”,要及时跟家长联系,积极开展如上课考勤、自习签到、一对一帮扶等督促措施。同時教务部门也有必要建立严格的学籍变动管理制度,对于多次学业预警且督促依然没有效果的同学要采用必要的学籍变动管理来警醒,以尽力避免被迫退学或肄业学生的出现。

四、结束语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效性工程,而大一阶段则是关键的启动运行阶段,对于最终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既需要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等学校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又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在大一这个阶段从教育、管理、服务上全面指导和督促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柱,魏鲁豫,张润宏.试论大一新生优良学风的养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3):74-76.

[2]孙金香,潘伟国.剖析大学生逃课现象,加强学风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13-14.

[3]于海,李海岩,张一.全员育人理念下加强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5,(1):28-30.

[4]周芳.高校辅导员理工科专业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1-13.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人才培养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