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宁 张祜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2017年科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都按照神经内科常规的扩张血管,神经营养剂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使患者生活自理,尽早回归社会。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针刺;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034-01
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液供血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软化,而出现相应的局灶或弥漫性神经病学缺损的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硬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病残率高,治疗难度高,如何减少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康复疗效,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1]。我院康复科自2007年以来开展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为2007-2017年科室住院患者,诊断除根据病史和体征外,所有病例均经头部CT或核磁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塞,均存在梗塞灶对侧肢体肌力减退表现,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岁,病程4-14d,单瘫2例,双瘫30例,肌力0级5例,Ⅰ级12例,Ⅱ级7例,Ⅲ级8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岁,病程4-14d,单瘫4例,双瘫26例,肌力0級2例,Ⅰ级9例,Ⅱ级9例,Ⅲ级10例。
1.2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都按照神经内科常规的扩张血管,神经营养剂及对症支持治疗。
1.2.1治疗组
采用针刺加康复训练:
头针治疗,主穴,选患肢对侧的运动区,上星、百会、承光、通天。配穴,选足运感区以顶颞前线和顶中线为主,配合顶旁1线,顶旁2线,选用26-28号毫针,用1.5-2.0寸毫针快速进针,快速推针,快速捻针,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
体针主穴,选肩髃、肩臑、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曲池、承山。配穴,肝肾阴虚,配肝俞、肾俞,气滞血瘀配膻中、膈俞、血海、肾阳不足配关元、命门,脾胃不和配中脘,风痰上扰配支沟、尺泽,病程较长者配中脘、气海、脾俞、胃俞,恢复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选用阳明经穴位,针具采用28号或30号毫针,每次选用主穴5-7穴,配穴3-4穴,多用患侧穴,当需要做全身调整时,可配合健侧穴位,针刺以平补平泻手法,急性期可治疗1-2次/日,恢复期每日一次,得气以酸麻胀为准。
头针和体针交替使用,30d为一疗程,在针刺治疗时,用G6805型电针治疗仪,代替快速捻转,以节省人力和时间,容易控制刺激量,用连续密波,频率200-300次/min,电刺激20min,静留针一般30-60min,动留针一般30-40min,病程较长者静留针可4-6h,留针时间要因人、因时、因病而异,体壮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留针时家属可协助患者活动肢体,加强患肢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
康复训练:卧床患者,此期重点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条件,保持肢体功能位置,适当进行被动运动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注意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维持肌力,保持关节功能,注意偏瘫身体随意运动的诱发及选择性分离运动的训练,可进行翻身、体位转换、坐起训练、坐位保持及平衡训练,促进肌力恢复,减少废用综合征。辅助者必须熟悉关节解剖特点,防止训练不当造成负损伤,动作必须轻柔缓慢地进行。偏瘫恢复前期,此期功能开始恢复,肌张力逐渐增加,康复训练重点是降低患肢肌张力,减少肌肉关节挛缩,促进躯干肌、四肢肌运动功能恢复,应进行站立及步行训练、坐位持久性耐力训练、起立、站立平衡训练、转身移步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每次训练30-40min。每日2次。偏瘫恢复期,此期病情进一步恢复,肌力恢复,是功能恢复达到最大限度时期,积极康复十分重要,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包括上下楼梯、室外步行等日常生活动作为主的实用动作训练,如进食、穿脱衣服、如厕、洗澡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每次训练40min,每日训练2次。
1.2.2对照组
在使用扩张血管、神经营养剂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1.3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肌力达V级,生活能自理。显效:患肢肌力提高2级或2级以上,生活基本能自理。好转:患肢肌力提高1级或2级,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肌力基本无恢复。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3讨论
脑梗塞属中医“中风,中经络”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病因主要是素体虚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起居不慎等,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1]。针刺治疗中风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认为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体、脏腑,引起肢体麻木萎软、拘挛,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中风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2]。针刺期间应加强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全身经络气血运行,增强神经的营养功能,防止肌肉,骨骼关节废用性变化[3]。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显示了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吴焕淦.针灸治疗疑难病症的现代研究[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3-139.
[2]王玲玲.针灸学临床[M].第1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125-126.
[3]孙光荣.中风康复研究[M].第1版.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0:38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