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莹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成长与变化的关键阶段,是青少年建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体系的初始阶段,所以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培育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基于此,本文从目标导向构建以及德育体系构建两个方面讨论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小学生 积极向上 心理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86-01
前言
人的某种素质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多重要素共同作用的整体,意识是在人的内心当中的潜在动力系统,涵盖了智力以及非智力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若想实现对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有效培养,必须构建起多元化的目标体系,同时应该注意将多种教育途径的有机整合。
一、目标导向的构建
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实现对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培养,是基于多方面要素的活动。应该结合小学生可塑性强这一基本特点,设计出全面性的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目标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深刻认知具体要求,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以及学习进行有重点的训练。心理学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潜在的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因人而异,所以人的发展动态速度也会各不相同。所以在设计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培养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集中注重对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培养,这也是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基础所在。同时还要考虑小学生的动态发展,让学生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之上,不断达到目标,使得学生的发展动力得到有效激发,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意识[1]。
二、德育体系的构建
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将素质教学为根本价值导向,探索能够使得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全面提升的基本规律。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多元化、全方位的途径进行整合,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育。在《小学生德育纲要》当中明确指出,小学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也必须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实现对多途径教育的有机整合,使得校内校外各大教育平台可以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为小学生的发展构建良好的氛围与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在小学生积极向上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实现三教合一,也就是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的作用网络。
在学校教育中,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渗透积极向上意识,切实做到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强化班主任教师与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横向联合逐步改变德育工作由班主任教师独立完成的被动局面,最终在学校这一德育平台之上形成合力。
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利用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基本形式,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小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每一个家庭的环境与背景都是不一样的,父母及其他家长的文化层次、家长的教育理念、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对于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家庭是小学生第一次接受教育与心理意识影响的平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基于此,在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定要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等方式,为广大家长传授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使得家长的文化层次、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理念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使得小学生的积极向上心理意识能够得到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聘请相关领导以及社会中的先进典型到学校当中做报告,积极落实帮教活动;在抓好共建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聘请校外辅导员走进学校讲解日常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各类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地形成生活所需要的行为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得小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学校争取做一個积极向上的小学生、在家庭中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孩子、在社会当中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公民,最终达到全方位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目的。
结语
素质教育理念下,实现对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培养是深化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方针理念的需要,是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的需要,是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学校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培育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构建明确的目标导向以及完善的德育网络体系实现对小学生积极向上心理意识的有效培养,真正达到“立德树人·从心开始”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瑞军.论班主任如何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J].职业,2018(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