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颖
【摘要】电气类基础课程是目前我国高校工程类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应对“95后”学生的特点。本文就对分课堂提高参与感、科学研究培养专业素养、网络助力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提高“95后”大学生电气类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95后大学生 电气类基础课程 对分课堂 科学研究 网络助力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到上海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FTD18013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35-01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95后大学生已日益成为校园的主力军,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不少95后大学生严重依赖网络,这造成大学课堂“低头族”的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电气类基础课程是目前我国高校工程类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通常要求学生能够从工程的角度出发有效解决电气类问题。由于该类课程涉及的定理较多,知识结构比较复杂,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针对95后大学生的特点,考虑电气类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策略,以适应“95后”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
2.影响95后大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因素
2.1网络
95后学生伴随着网络长大,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网络,因而很多学生上课时难以控制自己不去玩手机,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2.2 组织纪律
相比于80后大学生在读书时代整个社会环境对纪律的要求,95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对纪律的强调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对个性的强调。因此很多学生会出现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甚至在课堂上睡觉等问题。
2.3课堂参入度
80后大学生以能与老师互动为一種荣誉,而95后大学生经常为了展现个性,在老师想方设法想与其互动时,冷漠的不发一言,这不但使得学生不能积极的参与学习,也使得老师对上课失去成就感。
3.现有教学方法的不利之处
3.1 宽松的管理体制
相比于高中对学生的绝对管制,例如规定睡觉起床时间、按时查寝、不允许学生带手机等,大学处在从学生时代到走向社会的中间过渡期,因此它的管理体系是较为宽松的,更强调学生的自觉性。这就导致一部分不能自我约束的学生在该休息时不按时休息,该上课时睡觉甚至玩手机打游戏等。
3.2 大课堂的教学模式
相比于高中老师的小班制教学以及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大学老师的班容量是比较大的,而且多呈现每周一节大课的形式,加之教学时间紧张,因此大学老师对学生的熟悉程度差,对学生的约束少,这也给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造成了影响。
3.3课时少、课程难的教学困境
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难度大,特别是电气类基础课程一直是大学挂科率最高的课程之一,因此老师只能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理论知识才能保证所有课程内容都传授给学生。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么难的课程没有通过反复的做题联系,既不能理解忘得也快,甚至有些课程不经过预习的话,完全不能跟得上老师的讲授。所以,课时少和课程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4.针对“95后”大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
4.1 对分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考虑到95后大学生喜爱动手、喜爱自我学习的特点,尝试采用对分课堂的实行,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对分课堂的定义是将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课堂知识,另一半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与自我学习。通过对分课堂使得所有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4.2 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的原因有时候是因为不知道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处,因此老师可以组织电气类的科研创新大赛,指导学生一点一滴的做出科研成果,形成研究风气,让学生将电气类各个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看到教材之外的广阔天地。
4.3网络助力教学,让学习无孔不入
95后大学生强烈依赖网络,我们的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微信群等进行问题讨论、转载关于课程知识的文章,引起学生关注与兴趣。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任务、提供实时答疑,实现与学生的全方位互动。
5.总结
本文根据95后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对分课堂提升学生参与感、科学研究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以及网络助力教学等手段,增强95后电气工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其它工程类基础课程的课程教学策略改进中,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根据教学需求灵活的改变各教学策略所占的比重,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继民,陈凤玲.浅谈调动95后大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方法[J].大陆桥视野,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