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型。所谓精准扶贫,就是指针对不同的贫困区域以及不同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精准扶贫的对象就是贫困居民,运用科学的有效的一些手段程序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的识别,进而用精确的管理的治贫方式进行精准的帮扶,谁贫困就帮扶谁。精准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良好的途径,抓好“精准”则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康社会;扶贫;精准
“精准扶贫”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做考察的时候作出的一个指示,指示内容则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1 精准扶贫的困难所在
1)思维的认知是精准扶贫的前提,作为一员中国公民,我们每个人都要充分的意识到精准扶贫乃至全面脱贫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意义,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提高人均收入或者是满足于温饱,思想脱贫远远高于物质脱贫,这才是要给广大农民群众所植入的本质所在。
2)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目前中国共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但是也有少部分分布在其他地区,贫困面依然比较广,因此,识别相对困难,要做到精准识别,做到不遗漏不识别错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做到精准识别是我们党和各级领导班子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大关键。关于精准识别,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硬性的标准,如何定性为贫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吃,住房安全有保障,医疗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按照今年的贫困线标准,人均纯收入低于3100元的视为人均收入不达标。这就是现如今评判贫困户的两大标准。然而,对于精准识别这一任务,领导级别的反向操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与村民最贴近的无疑是广大的村小组干部,加强行政村以及村民小组干部的培训会给精准识别出贫困户起到很大的作用,让他们熟知贫困户的标准。只有让村民小组熟知每家每户的情况,找出贫困户致贫原因,然后逐级上报,这样才能确保帮扶政策和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其实,我们可以在贫困户的识别这一重要的过程中推行以下自下而上的参与式的识别方式,可以选村里比较有西乡觉悟的群众代表和贫困户的申请者参与识别,这样的方式很有说服力。因为,在从农户实地调研情况来看,13.1% 的受访农户认为建档立卡工作中漏掉了部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所以,识别过程要投入很大的努力。
3)帮扶措施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帮扶措施的实施对象就是精准识别后的实实在在的贫困人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针对致贫原因,制定相对的帮扶项目,对症下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坚持因人因地施行政策,因贫困原因施行政策,因贫困类型施行政策,避免盲目扶贫,努力做到一户要有一本台账、一户要有一个脱贫计划、一户要有一套扶贫措施,做到精准。
2 贫困村主要致贫原因
我国目前国家级贫困县依然很多,但是致贫原因大同小异,以云南省为例,云南省是国家级贫困县最多的省份,总共73个贫困县,致贫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受限地理环境。相对于沿海地区,云南省大部分为山区,农产品相对较少,加上交通不便利,这对销售与推广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2)思想相对落后。由于地处山区,很多人因为从小缺乏教育,这让他们的思想的开放性严重不足,因为缺乏文化,不敢外出务工,思想封建传统,缺乏少生优生的观念,近亲结婚数不胜数,因而导致疾病增多,更加增重家庭负担,导致生活质量远远低于一般水准,也渐渐导致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形成“思想上的贫困”,一味寻求共产党的帮扶。
3)技术的缺乏。由于缺乏技术,加之土地又少,很多特色产业无法开展,即使开展也产量不可观,这严重制约着年收入的增长。
4)基层党组织的懈怠。极多数村民小组干部反应,由于工资收入过低,甚至一个村支书一个月收入才六七百,并且没有节假日,完全属于脱产工作,这严重的打击了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这带来的影响就是基层党组织对扶贫工作的敷衍了事,不愿尽心尽力,得过且过,不努力实行国家政策。
5)发展资金分配不均。由于云南省贫困县的个数太多,容易导致的是各个乡镇的发展资金分配不均匀,有的村一年发展资金几百万有的村却只有几十万,完全影响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对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也会从另一方面打击积極性。
3 精准扶贫的措施以及实现途径
精准扶贫的措施是在精准识别后的又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对于全国所有的贫困县贫困村,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对症下药尤其关键。
第一,精准扶贫这个工作机制,它具有科学性、有效性以及针对性。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因此要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并且要努力积极的营造建设基础设施的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可以看作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可以以建设资金投入为杠杆,然后积极的引入市场机制,通过BOT,BT, PPP这些模式来引导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本广泛的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来,通过这种办法来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会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第二,“扶贫先扶志,救贫不救懒”,当今对脱贫攻坚来说,贫困的根源就是思想的贫困,在扶贫道路上,遇见的最大难题就是交流的难题,不是语言的交流,而是思想的交流,思想问题的落后会给当代尤其是给下一代的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手段就是发展教育,义务教育的保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再者,义务教育针对的是下一代,这一代思想的教育也不能放下,这就要求乡镇级领导以及行政村领导要积极召开群众会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召集中年人参与,在他们思想还有转变的可能的时候加以改变加以灌输正确的致富思想,只有让勤劳致富的思想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这样才能在本质上指引他们走出贫困。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以及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双管齐下,这就能够在思想上提升,一步一步走出贫困,走向富裕。
第三,特色产业的发展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扶贫措施,各地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特色,然而大部分村民技术短缺,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可以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保证质量和产量,打造品牌,这也是收入的保证。因此,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和技能的培训是引导贫困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第四,由于现在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低的问题而导致的懈怠问题,给扶贫工作带来很大的直接性问题,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的建设和增加工资报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加强能力的建设是关键的同时,适当给基层人员减压也要相应的进行,充分的调动他们的为民做事的激情。
4 路径创新
1)关于完善建档立卡信息,建立多维识别体系。
2)健全考核体系。
3)制度和政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局,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四川省扶贫到户机制调研报告(内部报告)[R].2013.
[2]黄承伟,覃志敏.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8(1).
[3]万兰芳,向德平.精准扶贫方略下的农村弱势群体减贫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5).
[4]张芸笑,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
[5]王家华.决战2020拒绝贫困[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6.
[6]李小云.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人民日报,2015-11-06.
[7]习近平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新华网,2013-11-03.
[8]洪名勇.开发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J].农业经济问题,2009(5).
[9]李小云.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3(7).
[10]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作者简介
代辉龙(1991-),男,汉族,江西省赣州市人,学生,经济学硕士,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贫困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