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英
“百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百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四步”教学法,即,引导感知、启发操作、促进升华、强化练习。
学习本节课内容要先从数100个数入手逐步由表及里。因此,进入教学第一步:引导感知,亦在充分发挥电教媒体鲜明直观、生动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用知识本身的诱惑力吸引学生,激发求知欲。
教学伊始,教师首先问学生:谁会从1开始数到100,学生的小手一下子都举起来了。这时老师不要让学生马上去数,因为问题的目的不在于此,而在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时,教师顺势出示投影片,大公鸡吃米图,告诉学生,这只美丽的大公鸡已经吃了20粒米,请你们顺着20往下数,看它一共吃了多少粒米。然后分别叫到几名中差生站起来数,其他同学在心里数,以此满足所有学生的成功感。对于数得慢的学生,教师演示的动作就要快些,对于数得快的学生,教师演示的动作就要慢些,这样教学既能使学生在愉悦中感知数与实物间的对应关系,又能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联想,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顿生”。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来掌握百以内数的数法。也就是进入教学第二步,启发操作,亦在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揭示原理、显示过程的特点,启发学生动手实践,突破数数教学的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教学三步走:第一步“教”学从20数到30,着重突破29到30的难点。再一步“扶”学从20数到40,着重突破39到40的难点。最后一步“放”学从30数到100,着重突破9到80、99到100的两处难点
教数一步时,教师操作微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上有几捆小棒?一捆有几根小棒?两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之所以这样教学,是因为此处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点,在20根小棒的后面,先添上一根小棒,让学生想,图上有几捆零几根小棒,是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之所以这样教学,是因为此处是新知识的增长点。然后,再一根一根的添小棒,边添边数到29,这时教师要强调一下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这样教学,一方面是为学习数的组成做铺垫,同时,也为解决难点减缓了坡度。然后老师在29根小棒的后面,再添上一根小棒,问学生现在是多少根小棒,你怎么知道是30根小棒,使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九根单根的不够捆成一捆,再添上1根,是10根,够捆成一捆,与原来的两捆合起来是三捆,即30。这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遍,再指名中差生重新看微机演示,说说29后面再添1根小棒是多少?你怎么知道是30的?这样学生是否有了正确的思维,通过语言表述,马上就能反馈出来,便于教师及时掌握信息,把握教学进程。
在此基礎上扶着学生数数。让学生学着微机演示小棒的样子,自己在准备好的两捆小棒后面一根一根往上添,边添边数,到39就停下来,在学生数小棒时,教师要看一看是不是有的学生数够10根没有捆上,教师要看这样的学生多或少,来决定是高声提醒全班同学注意,还是低声个别指导。当学生数到39时,教师扶一把,可以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在39根小棒的后面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你怎么知道是40?如果添上两根小棒呢?让学生边摆边说想的过程,这样既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融为一体,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
学生理解了39的后面为什么要数40,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接下去数到100了。因此,也能很自然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上来,但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没有了,而是一方面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好、中、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重点查看差生,让他们说说49、59、69、89后面数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由于数过50,数比较大了,又由于数到100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十、百之间的进率关系,因此教师要做好两次点拨,一次可在数到79时,让学生停下来然后让学生看着微机上的小棒,说清楚79后面再添上一根小棒是多少?你怎么知道是80?另一次,是在学生数到99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弄清楚同样的问题,学生在数到100时,语气都会有所不同,98、99平淡,数到100语气就会加重,而且心里也要很兴奋,因为在一年级小学生看来,100是个很大的数目,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去学习,乐学的心态便会油然而生。
教学时,要先总结出数数的结论,再总结出数的组成的结论,因为这是教学的两个重点。总结数数的结论时:先让学生想出一个一个数到100是一个比一个大1的数,10个一是10再10个10个的数到一百,是一个比一个大10的数,10个十是100,最后想想10个10个地数,和数谁的顺序是一样的。从而掌握一、十、百都是计数单位,它们之间是十进关系,接下去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它既是上面学习的发展,也是下一节课理解数位意义的关键,因此这里我设计教学三步走:首先,“教”学任意两位数的组成,再“扶”学整十数的组成,最后“放”学一百的组成。
这样通过多媒体启发后,能很自然引导学生概括出百以内数的组成规律。一方面提示和建立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即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从感知经过表象,达到认识,因而能够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
以上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经历了意向、感知、表象、思维的过程,既在实践活动中感知数100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并要求在头脑里建立起数数及数的组成的表象。
总之,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功能,让学生在看一看、动一动、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