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沈莹莹 杨铭
摘要:个性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个性化教育为手段,以高素质类型的创业人才为培养对象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培养范例。本文在当前国家倡导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总结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个性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创新创业;个性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233-02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一跃成为首个跻身全球创新25强经济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式也正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逐步发展。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提出,至2020年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但是,在当前创新创业背景下,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人才的规模和质量,尤其是在个性化创业人才,突破传统单一且同质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构建多样且个性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个性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概念
个性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个性化教育为手段,以高素质类型的创业人才为培养对象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培养范例。个性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以高校的个性化教育为主,运用因材施教与差异化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优势的激发,同时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另一方面,以高素质创业人才为目标,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培养同时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专业技术、组织沟通、企业家素质的高等人才。姜慧等人在《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注重“教育个性化”,认为“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前提。”[1]在当前创新创业大背景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中个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外个性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经验
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创业型人才方面的培养历史较长,成果较为显著。将培养企业家精神放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点上,当前已形成较为成功的个性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项目模式、高校科技园模式等。
(一)创新创业课程模式
创新创业课程模式对个性化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校,对传统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更新和变革,建立更加先进的、适合的课程体系。例如加拿大和美国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创业课程上在课程先后顺序上做出了明显的区别;英国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通过长期实践来培养人才的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和创业职业类知识;印度比较注重创新创业类相关教材的编写质量,以及创业课程讲授者的水平,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实现分离独立的教学方式。
(二)创新创业项目模式
当前国外对个性化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最为普遍的做法是设立、组织各大级别的创新创业项目,从而在实践中培养个性化创业型人才。例如,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立了延伸至所有专业和年级学生的创新创业研究计划。例如,印度的创新孵化和创业中心直接管理的孵化资金已经超过了10亿卢布。[2]
(三)高校科技园模式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校科技园这类新兴的科技创新主体,已逐渐成为当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建立了诸多规模不等的科技园区,例如,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园;法国巴黎大学的高科技工业园等。[4]印度的科技创新创业园区遍布全国各地多达几十个,实现了“产学研”利益的最大化。[5]
三、国内个性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构建
1.树立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创业教育这种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以学生自身实际个性特点为基础,量身打造相应的培养课程,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6]《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提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就是发展以学生个性为基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校应从传统教学观念的中解放出来,重新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同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的联系和差别,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根本重点,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全面激發学生勇于创新、独立思考、善于合作等各方面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
2.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高等教育本就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系统,在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针对高校之间的差异,结合高等教育体系的特点,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得到提升,才能培养出更多多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
3.建立创新创业人才的个性化教育培养体系。个性化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学业成绩教育,是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的个性化教育培养体系,对于激发学生个性和潜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开展专业课程,建设个性教育课程系统。专业课程的开展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通过针对学生个性和潜力并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不断调整。同时还要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的发展性和稳定性,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人才。
(2)加强社会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校应加强与政府机构、企业等社会机构的合作,以当前已存在的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重要依托,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器材等必需品,并以奖进的形式颁发给一些有成果的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
(3)完善评价方法,构建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要对高校的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看看是否对学生有所提高,是否真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要对教学课程、教学水准、实践内容等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评价,分析其合理性;其次是对学生、老师以及学校进行评价,了解不同对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进行评价,注重整体效果的体现。[7]
(4)完善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保障措施。首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激励制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扶持。其次,要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重要的师资力量保障。最后,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科技园、创新创业协会以及创新创业产业基地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扶持。[8]
参考文献:
[1]姜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3).
[2]李娜.印度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4).
[3]赵姝淳.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
[4]谢胜强,等.国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比较研究[J].科技创业月报,2009,(3).
[5]李娜.印度高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3,(4).
[6]曾淋.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企业导报,2016,(19).
[7]刘丹.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8).
[8]何兴安.我国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