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探析

2019-03-18 11:50孙丽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

孙丽艳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以及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来促进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05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意识形态是凝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可以维系社会稳定健康地发展。因此,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得到广泛认同。

大学生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直接推动着社会进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的“三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互联网技术与自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大学生作为吸收能力较强的群体,正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导致当代大学生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这是一项特殊又无比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对维护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是指引大学生确立正确人生价值取向、克服人生道路发展困难和坚定大学生人生信仰的科学指南。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

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传播的主渠道,是培养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要课程,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占据意识形态教育领地。基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时,要善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切实从学生意识形态现状以及国内外形势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大学生的心中,使学生了解、认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保证大学生可以有效应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登上科学的高峰,终究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课堂上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以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训练为切入点,这是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必然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理论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入课程要善于运用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以此激发大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同时通过引导他们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和时事热点,帮助他们自觉抵制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以及吸收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尝试创新,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认同感,坚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直观体现,基于此,要想保证大学生处于意识形态安全领域中,使其更好地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用24个字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领域,怎样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呢?我们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通过了解自己的祖国,认识到“家国一体”,进而可以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意识,从而更好地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和价值观的冲击,保证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另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最终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四、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反映社会意识的大熔炉,它总是通过营造浓厚的意识形态氛围,把社会主导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价值观传输给大学生,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和行为。高校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园文化活动与当代大学生的亲切感,例如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学术交流会、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主流文化的魅力,进而保证受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五、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必然选择。新媒体既拓宽了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视野,又创新了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式。

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手机新媒体的教育功能,让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进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容的传播渠道,引入实效性强的理论内容,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六、发挥高校宣传舆论阵地功能

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标语墙与电子屏以及校史馆等都是高校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通过这些阵地的文化传播、新闻报道等宣传活动,可以大力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信息,从而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七、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一支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保障。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激励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意识安全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以及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所从事工作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以及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工作态度,从而保证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顺利实施。

八、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实践对理论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得到愈来愈多的认同,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尝试各种角色和身份的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的各个层面,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另外,参加社会实践还可以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加以思考,从而可以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教育中充分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巩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

总之,只有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得到维护和发展,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方能得到巩固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充满希望,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刘向峰,王忠彦.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74-75.

[2]岳东起.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6,(1):135-139.

[3]王朋朋,刘健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22-25.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