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冬梅 巫旋
【摘 要】目的:分析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发病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138例纳入实验研究,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术后强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老年患者便秘情况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发排便评分嫩、粪便性状评分、腹胀评分、排便费力评分等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便秘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直径低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采取术后强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況,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关键词】术后强化护理;下肢骨折;便秘;下肢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3--01
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老年患者,而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因此机体平衡能力较差且出现骨质疏松,因此老年患者的下肢骨折率较高。随着我国逐渐趋于老龄化社会,临床老年患者逐年增长,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有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骨折情况,提高患者预后。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138例纳入实验研究,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69例。实验组:男39例,女30例,患者的年龄在60~76岁之间,平均体重为(57.3±12.5)kg;对照组:男40例,女29例,患者的年龄在61~78岁之间,平均体重为(56.3±11.8)kg。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手段。手术前,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学会在床上排便,督促患者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的膳食食物。指导患者环形按摩腹部,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用开塞露促进患者排便。手术后,要将患者患侧肢体抬高,观察患者皮肤温度、肿胀程度、疼痛情况等。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术后强化护理,加强便秘的预防护理。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实施腹部按摩手段,结合相应穴位,比如气海穴、中极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每个穴位按摩2分钟以上,每天早中晚各按摩一次。患者在按摩的过程中要保持放松呼吸,患者以感受到酸胀感为最佳[1]。按摩完成后,再进行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按摩,有利于促进胃肠运动,手法要轻柔,持续按摩6分钟以上。按摩的过程中要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若患者感到不适要更换按摩手法。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21.0统计学方法进行本文实验数据的分析,便秘情况和下肢静脉血栓情况采用t检验,用()表示;便秘发生率采用检验,用%表示。两组患者实验结果对比存在差异则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便秘情况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自发排便评分、粪便性状评分、腹胀评分、排便费力评分等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便秘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直径低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3 讨论
在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后采取强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便秘,降低便秘的发生率,便秘是下肢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表示患者的排便次数降低,排便过程困难,老年患者极易出现便秘,尤其是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受到治疗、饮食、体位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提高便秘的发生率[2]。临床治疗骨折常用手段为手术,而术后下肢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为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同时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因此导致下肢血液流速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根据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直径低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综上所述,为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采取术后强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参考文献
杨宗英.术后强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8,5(28):186-187.
吴苗苗,施谧,胡飞虹, 等.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762-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