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国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境;内容;效率;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79—01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努力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小学生缺乏合作经验,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这些因素极不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情境、提供合作的条件。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应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同时要看到,并不是组建了小组自然就会合作,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培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逐步培养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分一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名称,再让学生想一想它们是长方体的形状还是正方体的形状,同座同学先互相说说应该怎样连线,然后再动手合作。对合作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和表扬。
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题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首先要选择有价值的,不能使过于复杂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不能泛泛进行,在教学新知识时,针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房间”,这是一节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多样性的活动课。活动前,教师将学生分成4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活动时让学生明确活动内容及要求,让学生在实物图上把房间整理好,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整理。组内成员进行有序活动,有负责整理文具的,把书、笔记本、文具盒、笔放在一起;有负责整理玩具的,把汽车、小熊、拨浪鼓、球放在一起;有负责整理衣服的,把两件衣服放在一起。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整理房间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和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感知“类”的含义,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实践体验中学会了相互配合,懂得了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三、不断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时一定要先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讲清合作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应适当通过示范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尝试合作,引导学生吸取经验,掌握合作方法,以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由于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了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就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例如,计算“7+6”,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后通过合作讨论,得出了多种解法:①把6分成3和3,7+3=10,10+3=13。②把7分成3和4,6+4=10,10+3=13。③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1=3,10+3=13。④把7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3。⑤我会算6+8=14,所以6+7=13。學生的算法呈现多样化,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们会把学习当作乐事,从而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四、创设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评价机制运用恰当,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达到碰撞、对接、融洽、升华的最高境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认真倾听、总结学生的答案,对学生的答案做出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