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虎
内容摘要: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在我省初中七至九年级开始普遍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新版思想品德教材《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部编版),这套部编版教材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宗旨。针对部编版教材体现出的这一新时代动向,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也要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以往教学方法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本文试图以教学实例从问题导向的设计创新与案例实证方法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本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改进和运用。
关键词:问题导向 案例实证
一.思想性是设计问题导向和案例实证的灵魂。思想性是初中思想品德始终如一的目标,也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灵魂。部编版的教材内容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如何将这一枯燥的理论问题灵活生动地设计好,案例能恰如其分地配合好是关键。
就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例子来说明,如在教学“诚实守信”(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时,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在设计问题导向时,一般会设计成“1.什么是诚信?”“2.为什么说诚信无价?”“3.如何践行诚信?”这样三个问题;在案例实证过程中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不守诚信的列子来证明即可,从教材内容体系上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学习主体学生来说,就有先入为主,说教的意味较浓,从而产生厌烦情绪,也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不能把“诚信无价”的思想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在一开始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抓住学生意欲探究的心理,以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来探究“在与同学、朋友和家人的交往过程中,有无经历过有关诚信的事情,在人际交往中,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根据学生的探讨片段,适时推出第一个问题“你觉得诚信究竟是什么?”在完成第一个教学问题的同时,就要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诚信无价”做好必要的铺垫,“既然了解了什么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诚信又必不可少,为什么说诚信无价?”然后从“一个人有了诚信,会得到什么,一个人失去诚信,又会失去什么,”两方面分别举例实证。学生明白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就立即转入第三个问题“如何践行诚信?”在教学这个问题时,要将国家意志与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学习主体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链接与契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点亮生命。这时问题设计的导向已经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把青少年的自身生命成长与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课堂教学既显得生动丰富,又使得诚信无价的思想观念能内华于心,外化于行。
二.人文性是设计问题导向和案例实证的桥梁。一堂处处闪耀着人文关怀的思想品德课,是衡量本课教学目标是否成功实现的标准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围绕问题导向选择案例时做到精心选择,加强针对性。教学“在社会中成长”(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时,“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一方面可以联系学生的成长经历与父母的辛劳、老师的关爱以及朋友的鼓励分不开,另一方面,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关“孝”及奉献的诗词格言为引领,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同时,我们也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哺社会。而亲社会行为一方面利己,另一方面利他利社会。“夫喜群而惡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情感实践过程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实践性是设计问题导向和案例实证的归宿。不论何种形式的教育与启迪,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归宿,也是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落脚点。我们在设计问题和案例实证时就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维护和改进规则”时,可以设计成“怎样提醒、监督和帮助他人遵守规则,在这方面,你有哪些劝导的技巧?”这时通过课堂情景再现和情景生成的方式,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情景演练,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情景活动,说出自己对对方劝导语言和方式的直接感受,引起被劝导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以强化对劝导技巧的理解,同时提醒学生要在注意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劝导。像这种课堂实践活动,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时,还可将这种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活动,通过鼓励学生调查、收集和反馈有关的案列进行以案说法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要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敏.“问”出来的学问,“问”出来的科学——问题化情境组织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师.2010(24)
[2]陈小君.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探讨[J].软件导刊.2006(02)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张湾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