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关键词】 高中美术;情感教育;重要性;方法
【中圖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073—01
美术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极其重要。随着我国近代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教育。由于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很难在短期内发生突破性的变化,部分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仍不能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本文重点从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系统化地提供策略方案。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发挥课堂功能最基本的要求。爱好是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的导师。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积极主动利用好情感教育,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作用,形成一套以学生自愿主动学习为主的美术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效果。其次,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创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主要要求。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改变课堂教育氛围,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学习效果。这就是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以学习为目的,并将情感因素融入到课堂教育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轻松的学习状况,也是帮助学生能够发现并创造美的主要途径。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理解情感教育的内容
教师想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情感教育的内容和高中美术教学的要旨,结合两者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努力学习美术知识。
(二)提升学生学习的激情
在课堂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寄托的感情和思想,老师可以利用情感教育方式直击学生内心深处,让其学生瞬间明白。我们在鉴赏一幅美术作品时,简单地看和感受均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还要从作者的情感入手,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寄托和思想。老师要建立优良的交流平台,增强师生感情,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个作品都包含着特有的意义和内容,要想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老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作品的讲解和展示,并在鉴赏的同时感受作者的作品中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户外活动进行采风,步入大自然和生活,提供创作灵感,创立一种课堂之外的教学模式。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的和谐气氛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对课堂气氛进行营造,实现以情感教育为目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维护师生关系的桥梁,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老师同样需要提升自身的修养。不管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其他课程中,老师都要以其优良的修养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互动学习,建立课堂上的平等关系。其二,老师和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尽量保证平等对话。在传统模式教学中,学生以听为主,不可相互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有效地提出问题,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其三,老师要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的合理安排,根据教学设计科学分配重难点时间,抓重点教学,从而加深学生产生对美术教学的印象。
(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知识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能力才是学习重点培养的关键。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结合美术作品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改变坏毛病,利用科学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育质量。教师不仅需要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还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作品,发挥自身独有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提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教师要结合个体存在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从而到达因材施教的目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步。
通过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系统、全面地合理安排计划。首先,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如何更好地用心感受美,可以将作品和实物相结合,对作品的认识更加具体化。学生还可以通过对自然物体的观察,培养对美的感知,长期照做,就会具有良好的观察习惯,自己的感受能力也有所提升。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欣赏美。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方法,让学生的感官直接碰撞,激发对美术的兴趣。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户外美术活动,来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对美术的创造力。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