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俊
摘 要:离子反应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与离子反应有关的题目,本文作者在浩瀚的题海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四个角度给出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解答离子反应题目的正确率,指导学生复习离子反应知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离子反应;建立概念;强调审题;对症下药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89-1
離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贯穿高中化学的始终,更是高考的热点,涉及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学好离子反应,对学生进一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别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能为学生高考闯关打下基础。
一、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
以电解质的相关概念为依据,紧紧抓住“拆”这个关键,帮助学生理解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参加反应,还有哪些离子留在溶液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逐渐学会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拨] 答案是B。这种类型的题目很常见,解题的方法基本相同。首先对整个过程的反应情况了然于胸,还可以借助坐标图来帮助理解(如图),然后寻找解题思路:一种是从参加反应的离子中寻找规律,由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样品溶解所需H+和离子沉淀所需OH-的物质的量相等,即H+~OH-;另一种是抓住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理解离子刚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只有Na+和SO2-4,由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Na2SO4~2NaOH~H2SO4,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答案当然一样。
二、强调审题,注意题干条件
有不少学生的失分就出现在审题上,而通过平时的认真练习,这些错误完全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学生要注意审题,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作出准确判断,尽可能减少这种非智力因素的丢分。
例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 K+、Na+、CO2-3、Cl-
B.c(H+)=1×10-1mol·L-1的溶液 Cu2+、Al3+、SO2-4、NO-3
C.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溶液 Na+、NH+4、S2-、NO-3
D.水电离离c(H+)=1×10-12mol·L-1的溶液Na+、Mg2+、Cl-、SO2-4
[点拨] 答案是B。首先就是要仔细分析各项的条件,得出各溶液的性质,A项溶液显酸;C项溶液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特别要注意B项和D项的区别,B项溶液显酸性,而D项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因为水电离出的c(H+)<1×10-7mol·L-1,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若要具体算PH值的话,可能等于12,也可能等于2。
三、考虑问题要全面,弄清各种反应的可能性
有些情况下,学生要注意慎重考虑其他反应的可能性,谨防思维僵硬,以偏盖全。以FeCl3溶液为例,当它遇到OH-、Ag+时发生沉淀反应,遇到CO2-3、HCO-3、AlO-2、ClO-时发生双水解反应,遇到S2-、HS-、I-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遇到SCN-、C6H5O-时则发生络合反应。
四、抓住常见的疑难问题,对症下药
离子反应中的疑难问题比较多,但是方法总比问题多。滴加次序不同,离子反应就不同,要注意准确判断产物,可以使用数轴法,例如铁与稀HNO3反应:
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要抓住量不足的物质,一般其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这叫“少定多变”或者“以少定多”;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像FeBr2、FeI2的溶液和Cl2的反应,抓住离子还原性的强弱,这叫强者优先反应或者“谁强谁先”;明矾和Ba(OH)2溶液的反应,不可忽视Al(OH)3的两性等等。
例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H4HC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
NH+4+OH-=NH3↑+H2O
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适量SO2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苯酚钠溶液中通人少量CO2
C6H5O-+CO2+H2O→C6H5OH+HCO-3
D.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
2Fe2++2Br-+2Cl2=2Fe3++Br2+4Cl-
[点拨] 答案是C。B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是复分解反应,切忌发生方向性错误;C项CO2不管多还是少,生成的都是HCO-3,因为酸性:H2CO3>C6H5OH>HCO-3,C6H5OH+CO2-3→C6H5O-+HCO-3;特别要注意A项和D项,A项因为NH4HCO3量不足,除了NH+4参加反应外,HCO-3也要反应,并且HCO-3和NH+4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与其化学组成一致;D项FeBr2因为量不足而完全反应,所以Fe2+和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它的化学组成比,为1∶2。
综上所述,学生在复习离子反应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勤于发散联想,善于总结归纳,勇于突破重点难点,以提高答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