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双娜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真实、个性、灵动的语言能成就一篇好的文章。个性化的写作语言可以使学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在行文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具有鲜明的生命印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与自己对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属于自己的风格。
一、个性化写作语言要合规合范
如果语言不够准确,文句不够通顺,学生要想较为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不大可能的。孔子早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传播不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目的,但精准、形象、流畅地表达情感,则是对学生习作基本的要求。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语文素养好坏的就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整体而言,诗歌的语言表达要具有美感,要做到凝练;童话故事的语言则要求情真意切,符合角色设定;写自然风景的散文则要抒情委婉,意尽而情不尽;写演讲稿则要符合实际,富有号召力。以诗歌为例,某学生在赞美长江的时候直抒胸臆:“啊!长江!真长啊!”这样的语言虽然豪迈有余,极具“个性”,但实在称不上是一首诗。因此,个性化的写作语言既要做到字斟句酌,使文章锦上添花,又不能离文体要求的大致规范。
二、要倡导学生与自己进行对话
个性化的写作语言与日常学习、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能够展示生命个体的积极思考。这既意味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意识,也显示出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关注。这里举一篇范文中的一段为例:
成绩公布了。哈,100分,万岁!我想让所有人来分享我的喜悦。这时,有几个同班的同学迎面走来,我笑着走上去,以为能收到他们的诚挚的祝福。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来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瞬间呆了,感觉自己周身发冷。我想哭,痛痛快快地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10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这段文字中不仅有语言描写,还有心理描写,充满个性的语言把作者的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自我对话就使得语言更具感染力。
三、要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个性化的写作语言一定要注重情感表达。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要通过恰当的语言进行情感表达,这里联系“表达”与“情感”的纽带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还包括语言表述上能体现情感修辞。“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说的就是情感与文字表述的关系。
这里举观影《生命斑马线》后的观后感写作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布置任务,请学生回家先观看该影片。课堂上,老师先请学生就印象深刻的部分发表看法,随后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再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试着把心中所想写在纸上。
“西红柿”小组:生命不能重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
“菠菜”小组:平安是福,司机牛军的疲劳驾驶是罪魁祸首。
“马铃薯”小组:超载、闯红灯违反了交通规则,最不应该,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洋蔥”小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规则意识,像牛军这样的行为应该被批判。
随即,老师进行引导:“每次老师叫大家写观后感,同学们都觉得十分为难,既然大家如此深有感触,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给司机牛军写封信吧。”
学生A谴责当事人牛军,在“信”中写道:
死去的人,生命在瞬间消失;活着的人,痛苦却会长驻心底。除了你的女儿,另外三个鲜活的人也在车祸中殒命,你的老妈妈因为失去了孙女而痛彻心扉,另外三户家庭同样如此。你自己将心比心想想看,你的过错是你的眼泪弥补得了的吗?是你东拼西凑借来的钱款能够抵消得了的吗?
学生B写道: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如花的年纪,他们本来可以享受生命所赋予的美丽年华,而现在却只能冷冰冰地躺在黄土中。这个不幸本来可以避免,可是时间无法倒流,覆水也难再收。几个家庭的悲痛,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亲人们的心头。
可以看出,因为之前有了观影的铺垫和讨论所带来的思维上的激发,学生们就有东西可写了。此处,授课教师利用书信体裁,顺着学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就让他们把想要说的心里话表达了出来,写出来的观后感也一点不枯燥,读来真实可感。
写作言语要个性化,就是说要言语真实,能代表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遣词造句传达文章的意趣,使人有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语言进行提炼整合,用文学化的方式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在作文里与父母说一说“悄悄话”,可以和大师交谈,可以写一个真实的观点,可以思考未来的世界……要写心中所想,悟心中所感。
四、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风格
语言表达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活泼开朗的学生,他的语言一般是幽默诙谐、富有趣味的;感情丰满的同学,他的语言一般是温柔细腻的;个性张扬的学生,他的语言往往也是激情四射的;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他的语言往往是比较犀利、一针见血的。这里举笔者执教的六年级习作课《写出特色语言》为例:
师:老师觉得善于运用独到的语言是写作文的一个好方法,这能教会你用独特的眼光发现别人没看到的东西。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一个“闹”字把红杏的生机勃勃、春天的生意盎然都写出来了。因此,选择有表现力的词或符合语境的词是很重要的。
师:下面大家根据各自的理解,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词,来修改下面的段落:
(多媒体展示)我走出村口,走在田野上。凉爽的风吹着我,一弯新月从云中露出来,洒下淡淡的月光。
(生写话后,师点名朗诵)
生A:出了村口,我漫步在田野上,乘着着凉爽的风,感受着它的抚摸,只见一弯新月挂在夜空,投下淡淡的月光。
师:看样子,此时你的心情一定是轻松的。
生B:走出村口,我孤独地行走在田野中,四下寂寥,只有一弯新月与我做伴,但此时它的光芒也显得黯淡了许多。
师:看样子,此时的你很孤寂啊。
生C:我快步走出村口,撒欢似的跑在田野中,我跑,月亮也跑,这是在跟我比赛吗?
师:看样子,你是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啊。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老师很高兴每个同学都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个心理特点表现在学生写作中,就是学生愿意为自己设定的作文目标去努力,而学生的写作语言富有个性,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倾吐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主动的、有创意的表达,进而抒写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