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张新鹤
摘 要《iSchools运动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变革》不仅系统概述了iSchools运动各方面情势,并且从多重视角探讨了iSchools对我国图书情报学变革的影响。论文试图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几个方面对此书进行简要述评,以期对此书有更清晰认识。
关键词 iSchools 图书情报学 图书情报学教育 书评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1.015
0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互联网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日益加深,在图书情报工作上烙下了深刻的“信息印记”。而当代科学自身的发展又呈现出专业交叉、不断拓展和加深的态势[1],跨学科整合的趋势明显。这一“学科潮流”无疑对传统图书情报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2004年iSchools运动应时而生,翌年,iSchool联盟正式成立。随着iSchools的发展与成熟,我国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分别于2009年、2011年、2014年、2016年加入了iSchool联盟,这些院校的加入,为iSchools运动的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学方式等核心思想注入了更多新鲜的元素。
iSchools运动兴起之时,就引发了国内图书情报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在CNKI检索相关文献,发现从2007年至2017年,国内学者共计发表了相关主题的文献60篇。南京大学叶继元通过分析iSchools成员对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整合的几种观点,探讨了我国相关学科整合的几则启示[2]。兰州大学沙勇忠等选择从iSchool联盟院校课程改革的角度来谈对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启示[3]。中山大学聂冰基于2008—2010年美国iSchools联盟年会研讨热点的总结,从学科整合、课程设置、合作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iSchools运动对我国图书情报教育的启发[4]。北京大学曹海霞梳理了iSchools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iSchools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5]。华东师范大学楼雯等通过“分析美国iSchools教师的最高学历院校和现任职院校之间的关系,以此研究了解美国iSchools师资流动情况、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培养能力,进而为我国图情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借鉴[6]”。南开大学于良芝等则从iSchools运动引发学科重组的角度出发,探讨对LIS、iField及其关系的认知与反思[7]。
综上来看,这些研究总体上都把握住了iSchools运动带给图书情报学界的主流影响,并且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推进均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瑕疵,如内容多从单一的角度(学科整合、师资队伍建设等) 来分析iSchools对图书情报学教育带来的启示,对于系统认知iSchools各方面情况和深刻分析其对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影响还是略显单薄。对此,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肖希明教授的研究团队从多重视角对iSchools运动进行考察,对iSchools国内外各方面情况进行了系统解读,深刻分析了iSchools对图书情报学教育变革的影响,其研究成果最后汇集成一本专著《iSchools运动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变革》。该书鞭辟入里,极深研几,极富学习性和启发性,是研读iSchools运动发展演进和反思图情教育变革不可多得的好书。
1 多重视角,逐层剖析研究
以往关于iSchools方面研究的论文著述多是倾向于总体介绍和特征描述,或是重点关注iSchools在跨学科整合方面的发展。肖希明团队则认为研究应该转向对iSchools多重视角的考察。其以iSchools运动作为主线来论述相关研究内容,使得各部分研究内容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让人读完豁然开朗。
首先,研究中不仅对iSchools的学位教育、学科设置、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职业指导等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而且深度分析了iSchools的发展趋势,从中总结出iSchools运动在这些发展趋势中的基本特征。其次,研究团队深入调查分析了iSchools运动对国内外信息领域职业、专业人才培养、就业及学科建设与研究等方面影响,同时紧紧围绕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变革,分析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现状、不同信息职业对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图书情报学教育与信息职业的对接状况,以此剖析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在这一层的研究中,还特别针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发展参差不齐的状况,对被调查的院系进行了明确区分,并对某类具有特殊性的学院不被列入调查范围的原因进行了简要说明。最后,研究团队从学科整合、建立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教育体系等层面上提出了实现我国LIS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方向。这种从多重视角进行多层次的调查与分析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内容更加宏大与丰富,而在此之上得出的结论也更为客观、真实和可靠。
2 实证研究,支撑数据充实
研究前期围绕iSchools运动做了大量的实证调查,通过规范统一的研究方法获取了丰富的调查数据,并以此分析说明iSchools各方面的特征与发展态势及对国内外信息领域、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影响。调查资料的丰富程度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是表现于调查内容中。例如,在调查iSchools人才培养的特征与趋势时,其调查的内容就包括了信息职业对图书情报学人才的需求、iSchools人才的培养模式、iSchools的课程体系、iSchools的实践教学体系及iSchools毕业生就业特点五项内容。这些丰实的数据资料为其提出研究论点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在具体的调查工作中,主要采用网络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数据分析阶段,则运用了基于词频统计的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此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些科学便捷的研究工具,比如文献管理工具EndNote、语义库词频统计AntConc等也为团队减轻了不少工作量,推动研究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总体来看,每一部分调查均是采取相似的研究流程和共同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整个过程统一、有序。所有的调查分析过程从获取数据来源开始,转至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后回归结果的思考与小结,整个过程鲜明地展现了研究团队严谨务实的研究风格。必须承认,在丰富的调查资料和规范的调查方法的支撑下,这本书不但对梳理iSchools运动研究的发展、体系和内容有极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而且对反思图书情报学教育和实践工作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思维创新,观点新颖务实
肖希明团队开展iSchools运动及影响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从最初就紧紧围绕研究目的展开调研和分析。从iSchools运动关注的核心内容、国內外LIS院校发展的比较、iSchools运动对信息领域的影响和信息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这四个研究层面,来探讨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适时而变。在研究中,既有从iSchools运动关注的核心出发来阐明对图书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启示,又有对图书情报学教育关注现实职业需求的考虑。例如,研究团队在运用多种调查方法获取信息行业对图书情报学专业人才需求的一手数据后,通过分析招聘单位的岗位类型、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及岗位能力要求,从而提出LIS教育变革的几点策略。这种科学与人文互通、学科与职业并重的研究理念,富有思辨性和创新性,而以这样的研究视角来系统探讨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的内容,在国内的研究成果中还是鲜见的。另外,研究依据社会对信息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审视和探讨LIS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以此得出的结论也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
再者,作者通过对国外iSchools研究,结合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具体实践,树立了“根据信息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对信息职业人才的需求,变革图书情报学教育的理念[1]378”,具体体现在作者对学科教育的定位上:要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中心,建设以图书情报一体化为方向的学科群,并通过学科整合提升图书情报学的竞争力。同时,作者也提醒到,在整合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图书情报学学科的独立与特色,不可过度泛化。在图书情报学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作者指出,要面向更宽广的信息职业,更加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推广,强化图书情报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宽口径培养信息管理人才,形成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细化图书情报学教育人才的培养层次,“重点院校以培养研究生为主,以满足大型图书情报机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及专业图书情报机构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需求;一般本科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图书情报学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以满足中小型图书情报机构和一般信息职业的人才需求[1]378”。这种极具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不仅有利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学术发展和就业愿景,而且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图书情报机构输送适配的人才资源。
此外,在教育机构建制整合过程中,作者认识到“图书情报学由于学术背景比较薄弱,在与其他学院合并的过程中,往往并没有成为受益者,而是成为了相对比较弱势的学科,受到了其他学科的挤压[1]213”。因此,作者倡导图书情报学教育机构在开展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有利于学科发展为第一出发点,肩负学科发展的责任。书中呈现的思路与观点,深刻展现了作者对图书情报学鲜活的认识和解读,其所具有的与时俱进,不断钻研学习的研究品质也值得其他研究者的敬重与学习。
4 研究中的瑕玷
在这本学术著作中,作者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来获取数据,不可否认,问卷调查法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节省人力物力,从而获取较大的样本量,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其中的漏洞与弊端,问卷调查法只能获得相对单薄的书面信息,对于想要全面了解图书情报学科发展态势来讲是不够的。同时,在这项研究中,多处问卷调查都是利用远程在线平台(问卷之星)完成的,这种远程填写问卷的方式,由于缺乏监督与管控,数据填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都有待考量。此外,研究中多处问卷的发放数量、回收数量,以及有效问卷的数量较少,并且在部分调查中未明确告知有效问卷回收数量,这些内容都会令人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有所存疑。因此,笔者认为进行实证调查时可以将结构化访谈与问卷的调查方式结合起来加以使用。尤其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监察和保障数据填写与回收问卷的质量和数量,以此增加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再者,尽管客观全面的阐述研究过程固然重要,但是研究团队开展这项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改革图书情报学教育提供新思路,因此,深刻全面的论述教育变革的思路与策略,则更应成为本书的核心。然而,这一部分内容所占篇幅并不是很多,在谈及改革内容时没有细化,仅仅概括性的从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几个宏观角度进行论述,对于提出的具体问题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作者认为改革课程体系内容应该增加技术类课程,但作者也指出文科学生普遍所具有的学科基础和思维能力使得其在理解理科知识和技术性技能上存在思维缺陷,面对这一冲突,研究团队却没有给出实际的改良办法。因此,笔者建议在最后一部分的内容上,研究团队可再做进一步的详述。当然,瑕不掩瑜,这本具有丰富调查数据的学术专著依然可被视为一本人们系统了解iSchools运动和反思图书情报学变革的好著作。而笔者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提醒和勉励后来者能够扬长避短,再进一步。
5 结语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作为国内LIS教育研究的前沿阵地,旗下的肖希明研究团队从学科建设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另辟蹊径,选择国内研究成果相对贫瘠的iSchools运动为对象,探讨和剖析国内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这本耗时五年,花费了59位研究员们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学术著作,其丰富的内容体现了研究团队坚实厚重的学术积淀。他们不惧信息化挑战,不妥协于学科整合浪潮中强势学科的“挤压”,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在挑战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认真守好新时代图书情报学的学科阵地。这种纯净清亮的学科情怀和研究品质,应该在青年研究者群体中加以推广宣传,引导青年人保持一颗赤诚的学者之心,在研究中砥砺磨剑,多出好成果,不断巩固图书情报学的学科地位,不断推动图书情报学科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希明,司莉等.iSchool运动与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变革[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2]叶继元.iSchools与学科整合[J].图书情报工作,2007(4):6-9,51.
[3]沙勇忠,牛春华.iSchool联盟院校的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2008(6):26-35,55.
[4]聂冰.iSchools年会研讨热点分析及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2011(6):120-126,92.
[5]曹海霞.iSchools:为21世纪信息挑战做好准备:iSchools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J].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3):140-144.
[6]楼雯,陈雨晨,樊宇航.美国iSchools培养教师的流动性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7(3):12-20.
[7]于良芝,梁司晨.iSchool的迷思:对iSchool运动有关LIS、iField及其关系的认知的反思[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3):18-33.
李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 710127。
张新鹤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副教授,博士。陕西西安 710127。
(收稿日期:2018-03-19 编校: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