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继满
(辽宁省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葫芦岛 125000)
一般来说,由于家蚕个体较小、抵抗力弱,得病后是很难治愈的,所以对蚕病的防治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蚕病防治方针[1]。家蚕血液型脓病是BmNPV感染引起的,即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一种经口、创伤传染的亚急性传染性病毒病。一般认为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病状十分典型,病蚕全体为乳白色,伴明显肿胀,行为狂躁,四处爬行,表皮薄而易破,常见流出体液乳白色脓汁[2]。在家蚕饲养过程中发现的蚕病有十余种,实际生产中,家蚕血液型脓病是诸多蚕病中对养蚕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类,不但传播普遍,而且难以防治,此外该病传染性极强,单个出现会迅速群体发作,可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对葫芦岛发生的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进行多角度分析,并给予了对应的防治措施。
截至当前,在养蚕中新鲜石灰粉、漂白粉和“防病一号”等是防治病毒病的要药。由于生石灰的化解和使用方法不当,导致石灰粉变质。而蚕药市场规章制度混乱,伪劣蚕药常见,不但不能防病可能还会杀蚕,结果是消了毒防了病,蚕病却仍在发生。
另外,消毒防病意识淡薄,多数养蚕户不具回山消毒意识。一般养蚕后,养殖区会留下大量的病原,回山消毒及时,可对病原进行杀灭,减少传播繁殖。由于各种原因,心存侥幸,懒于回山消毒,导致蚕病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在养蚕过程中,不进行分类分批,大蚕小蚕混合养殖,不进行弱小蚕淘汰,使蚕感染机率大大增加;饲育密度大,容易造成家蚕体皮破伤,增加蚕体交叉感染几率;壮蚕期蚕室不开窗通风,交换空气,使室内温度较高;而桑叶不与蚕类分开贮放,使病原更容易污染桑叶;乱抛病蚕、不注意蚕沙的堆沤,使病原体污染周围环境,使蚕群易于复感;上蔟用具多年也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致使病原长期存在室外养蚕环境中,以上现象都是诱发家蚕病毒病的直接原因。
桑园内的桑树没有进行修剪和施肥桑,使得桑叶质量较差,影响到了蚕的体质。除此之外,没有对桑树进行杀虫,虫携病原感染蚕群,病原通过尸体和粪便污染桑叶,造成家蚕感染也能导致蚕病发生增多[3]。
目前,对于家蚕病毒病的防治,还没有特效的药物,主要依靠预防。科技人员应该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使蚕农懂得家蚕病毒病危害的严重性,提高消毒防病意识。蚕业生产中,家蚕病毒病是影响养蚕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就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蚕病防治原则,提高消毒防病意识,并将家蚕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落实到养蚕生产过程中去,才能有效地预防家蚕病毒病,为提高养蚕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证。
众所周知,蚕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病原物的存在。要使蚕儿不得病,一定要严格消毒,消灭病原,人为创造一个无毒的养蚕环境。因此,在养蚕生产中要特别重视并做好蚕室蚕具消毒工作,尤其是养蚕前消毒和回山消毒。养蚕前消毒是预防家蚕病毒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按照技术要求用对蚕药,药液配制准确,喷药均匀充足,确保消毒效果。同时,也要重视回山消毒。回山消毒最大的特点是能将病菌及时杀死,不留病原。回山消毒的关键在于对消毒时间的把握上,养蚕结束后,病菌生长活跃,病原物数量较多,此时要像养蚕前一样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回山消毒,尽量做到彻底不留死角,防止病源扩散,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为了保证消毒防病效果,消毒前应先清洗后消毒,对上一期蚕发过病毒病的要作为消毒重点。按照规范程序操作,把病毒病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
俗话说“小蚕要吃好,大蚕要吃饱”。首先是精心喂养小蚕,尤其是稚蚕期需要品质高的桑叶,此外要求对环境保温、保湿,在喂食桑叶时要均匀,最好使用塑料薄膜覆盖育[4],以使小蚕发育良好,存活率高。其次是根据经验进行4个重点环节的大蚕养殖,对商业的财产运输和储存都要求高品质;此外加强空气流通,避免环境高温诱发蚕病;做到良桑饱食,防止因长期营养不良而造成蚕群抵抗力下降;对于蚕群密度进行处理,尽量均匀,防止因为密度过高而造成的损伤,增加病毒感染几率;最后进行选择性淘汰,物竞天择是增强群体抗性的必要手段之一,避免群体中的老弱病残患病而增加感染可能。
做好蚕体、蚕座消毒,减少蚕座感染机会。稚蚕期,每天晚上给桑前,向蚕座、蚕体上撒三七糠(即生石灰粉与焦糠比例为3:7);从4龄到5龄第3天,每晚改撒新鲜生石灰粉,防止病毒病的发生[4]。
目前经过实践发现,对蚕体消化道内细菌进行杀灭,可以加强蚕群对病毒病的抵抗力,一般主要在蚕四龄期、五龄中时进行抗生素杀菌,对降低家蚕病毒病的发病有一定的效果。
桑叶是家蚕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切实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复合肥,尽量让土壤的肥力促进桑树茁壮成长,在提高桑树桑叶质量上来增强蚕群体质[4]。此外要对桑园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尽可能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减少虫害污染,科学杜绝交叉感染。充分保证桑叶清洁、无病原污染,对虫口叶、虫粪污染叶,一定要先用消特灵液体或漂白粉液体进行叶面消毒,晾干后再行喂蚕,防止交叉传染[2]。
在养蚕中出现意外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蚕病害问题,所以蚕桑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提高防病意识,对于此类问题,主要是进行预防,在病害爆发之后,也要在预防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尽量控制危害程度,以达到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