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

2019-03-18 20:49:53
广东蚕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供给

马 莉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

马莉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建设政策也被提出,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有效缩小城乡间的发展差距,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金融的供给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转型,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农民的经济实力与水平。文章就供给侧改革对农村金融供给的意义和出现的问题以及优化的路径、措施进行了论述。

供给侧改革;农村;金融供给;优化

随着全面建设农村经济政策的提出,供给侧改革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关注,因为它切实关系到了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状况,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农村地处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结构较少,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以及机构与农民的沟通不够密切等,但是国家和相关工作者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和优化,致力于为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幸福而努力。

1 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供给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方式推进结构性的调整增加有效的供给。具体在农村金融的供给中,可以有效调整过去的传统式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观念和方式,引进新的金融产品元素,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供给侧注重的是对金融产品的支持与优化,所以农村金融进行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对农村的经济政策予以一定的支持,增加外部力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创新和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强化内部力量,内外结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坚实的发展环境。

2 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

随着国家和社会各层各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有压力,还有很多阻力因素的存在,我国农村的经济要想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首先要找出阻挡农村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析现状来剖析具体的原因,以谋求突破阻力的限制,获得更好的发展。

2.1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较少

虽然农村金融供给侧相关的政策已经颁布,但是具体到落实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受地理区域问题限制,很多偏远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很少甚至没有,这是直接造成城乡经济差距拉大的原因,除地理区域这类外界因素,还存在着农村农民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意识观念较为薄弱等问题,例如很多农村居民对农村金融没有较为清晰的了解,所以缺少需求,低需求导致的低供给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市是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当然,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是设有金融服务机构的,但最多的就是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等,更多的时候商业银行还是以追求盈利为主,缺少了对农民真正金融业务的开展和帮助。由于金融项目和业务是非常多且繁杂的,所以农村地区的单一类金融服务机构是不能很好的对金融业务进行供给的,只能满足短暂的业务需求,不利于长期的农村金融经济的发展。

2.2 农村金融产品单一

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要围绕农业、农民、农村进行展开的,由于类型和工作范围的不同,所以需要的金融项目和业务也各不相同,所以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务项目应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金融业务和产品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进行展开。但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不太乐观,为了避免风险的大规模出现,所以也没有过多的开设金融业务。这样的确在一定程度规避了风险,但是也同样降低了农村金融产品业务开展的效率。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出现,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对经济和金融发展都有了更高的期望和需求。

2.3 金融机构与农民缺乏信息沟通

本来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就受到农村地区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而较少,较少的金融机构还不能有效地和农民用户进行信息间的沟通,致使农村金融的开展效率极低。数量极少且效率较低的金融机构不能很好的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直线拉低了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不能很好地开展农村供给侧改革的工作。受其影响最大的还是农民,他们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期望,金融机构的服务也就得不到相应的提升,无法满足农民对金融产品和项目的需求。

3 优化农村金融供给的措施

农村供给侧的发展要立足于硬件设施的配备,例如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的建立,一方面要范围宽泛,涉及区域较广,一方面要项目和产品丰富,更好的迎合农民的需求心理,然后农村供给侧改革要注重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思想的引导,很多时候具体的一些供给还是重视群众的需求

而言,最后要在立足实际发展情况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微小的调整和优化。

3.1 国家和社会大力支持金融机构的建设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建立是农村地区实行农村供给侧改革的基础前提,没有足够的金融机构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我国的农民经济就没办法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金融机构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所以国家要保持密切的关注,在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较不稳定的阶段,予以适当的帮助,投入一些资金并设立一些政策来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更大程度地便捷农民的生活,有效地带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农村发展环境。

3.2 优化和创新金融机构的产品

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和项目要有所发展,先是在保证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原有的业务和项目固然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项目也要进行更新换代,这样才不会被社会和群众所抛弃。我们支持和鼓励产品进行创新,但并非盲目的创新,金融界里无小事,任何一个项目出现的差错都有可能对个人或者金融机构甚至社会造成重大危害,所以要在可控风险内结合客户的需求进行优化,例如保险、证券等多种金融产品发展机制。无论是哪一种金融项目的创新,都要以农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因为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带动农村和农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3.3 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和沟通

农村供给侧改革看似简单,实则真正开展起来是较为困难的,因为很多时候村民们因为长期居住偏远地区,对一些政策并不了解甚至普及之后也很难理解,所以这条农村供给侧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相关的农村金融机构人员可以定期开设讲座,为村民们普及相关的知识,让大家了然于心,具体到工作开展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举例等方法将业务和项目更好的让村民们理解,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我们的供给侧工作人员要密切和群众间的关系,积极地向他们讲解,得到他们的支持并且了解他们的需求,优化自己的工作内容,为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侧制度的改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4 小结

现如今的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村供给侧改革制度的密切开展和配合,因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都离不开供给。虽然现阶段还存在着机构较少,产品较为单一等问题,但是相信在国家、社会以及各层各界的支持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农村金融的攻击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程度的发展。

[1]吴敬茹冷冰.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农村金融供给的优化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7(1):104-106.

[2]中国人民银行鹰潭市重心支行课题组.金融助力农村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研究——基于鹰潭市农村调查数据[J].金融与经济,2018(1):51-56.

[3]胡雨欣.供给侧改革下的路径选择研究[J].商情,2017(27):26.

马莉(1976- ),女,四川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与机构。

F832.35

C

2095-1205(2019)07-56-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34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供给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