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龙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
杨树龙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无论是农民的数量,还是农业产业的实际影响力,都决定了我们必须立足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探究适合本地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策略与模式。文章从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与发展价值分析出发,结合当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优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路径。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社会价值;现实需要
在当前生态文明的影响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时,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出发,需充分注重生态资源的公共性,融入必要的生态环保意识,有效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经济。同时,有效解决当前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和短板,就成为新的时代诉求。
生态农业经济是当前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必然抉择。客观认识生态农业经济的特点和局限性,并对其发展价值进行分析,有助于当前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经济是传统农业融入生态理念的全新发展形态,在这一过程中,其不仅确保农业资源的有序开发,同时也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此,生态农业经济正是生态理念在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生动体现,该经济形态也是生态性与经济效益有效“平衡”的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想要有效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就需要根据生态农业的综合要求,在稳定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整体生态系统的具体要求。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受到“追逐利益”的思维影响,多数农户很难自觉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农业经济发展之中。
完善系统化的生态农业经济是以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产业资源应用价值最大化的表现。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业领域已经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新的生态经营转型。生态农业经济的重点和前提是维护生态,因此,该经济发展形态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有效改变了传统农业发展理念,突出强调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有着积极指导意义。生态农业经济是以维护生态良性发展为前提的经济形态,通过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也为大众提供了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是大众健康生活的基础,更是直接影响大众权益和健康的因素。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未能有效认识到产业发展的基础前提在于维护生态平衡。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影响了生态平衡,甚至危及大众的食品安全。从目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看,其中存在以下问题:
从我国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看,多数地区依旧采用“小农经济”的发展形态,大多农民仍然将追求农业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产业经营目标。在农机设备和农业科技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短板”。同时,受农业推广机制不完善因素的影响,多数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未能及时转化为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因为使用化肥、农药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现象。
生态农业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形态,如何发展和发展的重点等等,都需要系统化探索。从该经济的投入回报比例和时间看,都不具有较大优势,尤其是该经济的最大效益在于其维护生态平衡的社会效益,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和人才等发展资源的流动积极性。从参与生态农业经济的主体看,目前仅有少量规模参与其中,多数农民个体和企业尚且未能转化发展思维。从人才状况看,无论是专业的理论研究力量,还是职业化的技术人才都相对缺失。
在生态文明理念影响下,推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结合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状况看,受理念认识、产业机制等多种因素限制,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优化。综合来看,在优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时,需要注重以下3点。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确保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因此,想要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生态、持续发展,就要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第一,要汇总、分析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实际承载力,确保整个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不打破这一生态平衡。通过遵循生态农业发展规律,从本地区实际出发,从而真正实现资源应用与生态维护之间的“深度融合”。第二,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通过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遵循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从而确保农业生态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
在传统发展认知中,片面认为整个环保活动更多局限于城市中来开展,因此,普遍未能将广大乡村纳入到整个环境维护体系之中,影响了农村自然生态的平衡。在当前优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时,要注重将环保、环境整治等工作全面引入农村生态维护之中,通过为生态农业经济提供绿色的生态环境,从而才能实现生态农业的长期、持续性发展。比如设置专门的环境维护机构,如禁烧、环境整治等机构,统一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工作。要认识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主体是广大农民,通过提高大众的生态意识,从而真正有效做好农业生态建设。
对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来说,其需要有良好的服务系统作支撑,特别是通过发挥社会服务体系的监督、约束和引导作用,构建生态服务体系的“完善链条”。第一,政府部门要及时出台和完善生态农业法律机制,通过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生态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进而有效保障生态农业发展。同时也发挥政策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之中,通过强有力的支撑,营造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针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则发挥税收、财政和保险等多种市场化手段,持续性投入发展资金。第二,在产业发展形式上,要注重探索适合本区域发展的农业形式,要适当调整农业产品结构。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形态,为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探索不同方向。
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以生态、绿色的思维来开发,极为重要。因此,立足生态农业的特征及优势,探索生态、绿色的农业经济路径,发挥先进技术优势,积极推广节能环保设备,充分利用现代生物资源,尽可能减少农业产业中的污染排放,通过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从而筑牢生态农业经济。
[1]银永安,宋晓玲,李兰海,等.完善重大生态农业工程,建成新型现代农业体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代农业发展刍议[J].作物研究,2019(01):47-51.
[2]段海霞,罗崇亮,MinhaNaseer,等.优化作物根系构型,发展生态农业——2017年作物根系与根际互作国际研讨会综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02):1-9+51.
[3]刘鹏凌,黄春,毕桂林,等.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安徽省农业生态效率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8.
[4]李兴荣,李建标,马灿芬,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治本之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5):2+4.
校级课题,认知行为疗法(CBT技术)在高职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探讨,NO:2016YJ024。
杨树龙(1978- ),法学硕士,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法经济学和比较经济法学。
F323.22
C
2095-1205(2019)07-50-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