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及策略
李丹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402160)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一直以来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属于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意在解决单一生产模式,农民收入低下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口号的提出,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对农村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都作出了部分调整,使农村建设更加合理。
农村金融;困境;应对策略
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为世界农业发展贡献了许多力量。改革开放后,我们意识到不能单一的发展农业经济,应当工业、商业、农业等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近些年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趋势都很迅速,但是农业经济却得不到好的发展。许多农耕作业手段落后、人口分散、农作不集中、缺乏销售渠道等现象都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影响农村经济状况。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中主要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依托,其次是民间自主借贷,由于农民意识问题,他们很难自主拓宽金融渠道。就我国的国情来讲,农业发展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只有足够关注农村金融,努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经济。现如今我国着力开发农村市场,出台各项惠民政策,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放相应的农村金融业务,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政策的惠民在实际执行中阻力比较大,农作物的收成不稳定性使得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介入农村金融服务,并且农村金融带给他们的效益并不明显。使得新农村建设工作阻力巨大,不利于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虽不够迅速,但仍在不断地进步,一些新型机械设备不断地出现,生产方式也有所改变。这些转变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需要农户投入资金购入先进设备,学习先进农耕技术,开拓农作物销售渠道,这些都不是农民的积累资金可以解决的,需要相应的金融机构给予支持。但是现今的政策并不足以支撑农村信贷的进行,农村信贷提供的资金匮乏,申请难度大,无法满足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户为了满足正常农业生产,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获取资金,通常情况民间借贷受法律约束力小、利息较高、无还款保障,进一步增大了经济压力,影响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
商业银行一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通常都是自负盈亏,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资金的整合借贷等获取经济利益,而农村金融很难实现商业银行的这一目的,被商业银行忽略甚至是撤销网点,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这种网点的裁撤对农村金融发展影响比较大,使农村金融发展无法顺利发展。另外,农村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和生产都滞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农作物极易受到天灾影响,风险较大,容易给银行造成坏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索性商业银行不受理农村金融。农村信贷申请过于繁琐,使农户不愿接触,也增加了银行的人力成本,影响新农村的建设活动。
国家对于农村金融的设定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社为依托,民间借贷作备用,但是农村金融的风险却在不断增加。造成这一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2.3.1 法律机制不完善
针对农村金融的法律条款较少缺乏明确的条文规定,由于其引入的困难性,使其门槛较低,使得不法分子利用该漏洞,走中间灰色地带,组建非法农业金融机构,利用相应手段,为其谋取经济利益,这些现象使得农村金融的市场混乱,不利于监管,更严重影响了农民的信任度,不利于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3.2 工作人员水平不高
商业银行对于农村金融的重视度比较低,通常从事农村金融业务的业务人员能力有限,业务水平比较差,缺乏创新理念。农民大多对于农村金融的理解就是借贷款,并不了解其他金融产品。工作人员匮乏的金融知识无法给予农户更多的讲解和宣传,再则,工作人员的不稳定性,更是使他们缺乏工作积极性,不主动学习和了解其他金融产品,缺乏管理组织性和纪律性,农户也无处获得相关信息。
2.3.3 监管力度不够
这是金融机构降低成本的一项措施,通常农村金融并没有完善的内部监管系统,个人分工和责任不明确,对工作人员缺乏制约,这种现象使得借贷手续更加繁琐,放款速度慢,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户无法获得相对应的贷款;同时这也给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降低了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互动和信任。
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农村金融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农村金融的进驻需要提前对当地经济现状进了解并做出有效判断,依据所得信息建立合理的金融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不必要投入,甄别各地区的不同需求,将资源合理分配。另外政府需要大力扶持,给予相关金融机构进驻农村金融的福利,同时督促落实惠民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户说明金融产品的具体情况,使他们信任政策,高效利用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农业,增加经济收入。再者,需要提高信贷额度,简化申请手续,增加抵押物品,帮助需要农业贷款的农户取得贷款,同时给予利息补助,减小贷款压力。
现如今的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监督管理,需要相关机构提高监管意识。政府部门作为首要部门,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督促地方部门有效落实,了解当地实际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监管政策,从根源阻断非专业金融机构对市场秩序的影响。监督管理部门需要敢说敢做,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提出,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使农村金融机构拥有良好的秩序。另外督促金融机构在内部设置监管部门,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落实责任制,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将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彻底提升。
在双方缺乏了解和沟通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需要聘请专业高水平金融人才,向农户普及金融产品,考虑选择当地工作人员,减少人员流动,建立稳定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工作人员定期学习、培训,增强自身业务水平,与时俱进学习当代知识,将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责任需要分清,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奖励先进,惩罚错误,形成激励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努力建设新农村。
我国的农业发展对社会整体发展影响比较大,对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有一定的影响。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命脉,而农村金融对农村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只有一个可靠的农村金融市场,才能带动新农村的发展。新农村目前的发展并不乐观,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寻求可靠的解决方案,将农村金融发展的更好,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不懈努力。
[1] 张荣.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2003-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2):122-126.
[2] 刘丽.经济新常态下促进我国县域金融组织发展的对策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6(04):49-51.
F832.35
C
2095-1205(2019)07-46-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