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伟
农机化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朱晓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在现代农业技术“助力”下,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加速,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市场化效益显著改善。研究农机化与农业产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农机化与农业产业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结合当前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农机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农机化的策略。
农机化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关系解读;融合机制
农业是投入见效慢、投资规模大的基础性产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建设进程中,农业机械设备是其重要动力。农机化的发展程度,也从侧面上反映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完善度与体系化。
农机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的关键基础,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的重要动力。而想要实现农业产业的最佳市场效益,就需要在整合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农机设备,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
与传统农业的“自给自足”形式不同,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倾向于市场化、智能化经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农业机械发挥了重要“替代”作用,借助各种功能类型的农机设备,提高了农业生存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与人力成本支出。因此,农机化发展的层级、成熟度直接决定和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状况。通过大力推进农机化发展,加大农机设备的研发投入力度,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动力。同时,农机设备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通过推进农机化发展,将从本质上整合农业产业的各项资源。
农机化,实质上是农业产业化中的一环,也是现代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对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来说,想要解决农业经济产业化薄弱、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就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辅助”作用。从长远角度看,想要着重推进农业产业化,突破农业经济固有的局限性,就需要在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的基础上,聚焦经济效益创造,实施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农机化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关键“生产力”的提供者,是现代农业提速增效的核心“引擎”。
在产业转型与技术成熟应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机化水平整体呈现出上升、提速的发展趋势。从农机固定产值、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等多个角度看,农机化基本上实现了成熟发展,通过推进农机化,释放了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并且形成了一批懂得先进机械操作的现代职业农民。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对农机化的具体应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日益突出。
虽然经过几十年建设,我国农机化得到快速发展,但整体来看,我国农机化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阶段。与欧美发达农业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实际上,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多样的。从客观上看,我国是以家庭小农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国,无论是农业人口数量,还是个体规模,都加大了农机设备购置的资金压力,影响了农机化的大规模实施。从主观环境看,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应有的“现代科技意识”,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大规模、系统化推广。再加上土地流转机制尚不成熟,一些智能化大型农业机械缺少“用武之地”。
整体上看,在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其农机化存在不均衡现象。第一,环节不均衡。目前农机化主要体现在“耕种环节”,收获环节、加工环节的农机化水平较低。第二,种类不均衡。目前农机主要应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涉及较少。第三,地域不均衡。东部与粮食主产区的农机化程度较高,而西部和非粮食主产区则农机化程度较低。
我国农机制造行业呈现高端农机缺失、低端农机产品过剩的“产品结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机化发展。农业机械从研发、制造到市场化推广水平都相对较低,尤其是农业机械设备的市场利润相对较少,因此,无论是市场资本,还是科技人员都相对较少,以至于行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在农机行业核心技术研发和高端产品生产方面存在较大缺失。
从当前世界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状况看,日本是较早实现农机化的国家。日本通过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补贴,注重农机推广和社会服务,大大提高了农机化发展水平,有效推动了日本农业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农业产业建设进程中,要立足农机化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政府职责,注重引入多方资源参与农机化发展。
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过程中,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通过发挥先进农业机械的应用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释放剩余农村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要加大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将提高农业产业生产力与科技化水平的首要切入点放在农机化的应用与发展上。通过充分发挥和凸显现代农机设备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水平,真正发挥好、使用好现代农机设备的应用优势。在当前农业产业发展建设时,通过集中发挥现代科技与智能化机械设备的应用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放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增值、增效。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充分重视现代农机设备推广使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针对部分投资额度较大的农机设备,政府要发挥财政补贴和农业担保等职责,降低农机设备使用的成本压力。在农机设备生产与研发方面,政府部门要注重利用税收政策和财政手段予以补贴,提高农业机械设备企业的生产与研发积极性。要通过大力普及和推广,转变农民传统的农业机械应用思维,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业机械设备应用机制,真正提高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业机械则是这一进程中的核心要素。农机化发展作为一项与先进农业技术、机械设备应用紧密相关的活动,其发展创新始终没有止步。特别是在当前农业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农机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体系持续更新与优化,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与农机化发展的全面融合,使农机设备能够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能够发挥更强有力、更有效的价值,通过提高农机化应用水平,释放多余劳动力,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机遇。
[1]路通,杜若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基于济宁市农业“新六产”发展机制视角[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9):253-254.
[2]崔思远,金雪婷,曹光乔.我国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影响因素及区划研究——基于全国丘陵山区238个县(市)的调研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11):129-134.
[3]廖敏,张勍,杨建国,褚红春,王霜,随顺涛.科技创新引领四川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2):1-6.
[4]张宗毅,王许沁,葛继红.中国农机化效率:区域差异及购置补贴影响效应——基于省域视角和DEA–Tobit模型的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8.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以U-learning为资源共享平台的高职学生英语碎片化学习研究》,NO:2018YJ024;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服务于武汉城市圈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实践研究》,NO:2016YJ015。
朱晓伟(1982- ),男,湖北十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农业旅游。
S232
C
2095-1205(2019)07-15-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