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龙
广东省地质局第十地质大队 广东 中山 528400
山体滑坡指斜(边)坡上岩土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整体或部分顺坡向下滑(移)动的坡面变形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山体滑坡发生的地点不言而喻是在山区地带。在强降水山区,山体边坡陡峭,岩土体结构松散、地表植被不发育或地表裸露、软弱层发育、结构面发育(尤其结构面顺坡向时)、人类活动工程破坏强烈等情况下,当地表水或地下水不断地对山坡体进行浸入时,往往山体边坡会引发滑坡地质灾害,当然强地壳作用,如地震,更易引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
3.1 收集当地的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地质构造等资料,初步确定已发滑坡位置及潜在滑坡的地段。
3.2 滑坡区地形地貌调查:包括滑坡区所处地貌类型、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滑坡发生地形部位、形态特征、坡度、相对高差;坡面特征、前缘临空面高度及倾角,有无河流冲刷。
3.3 滑坡区地层岩性调查:指地层时代,岩层类型,岩性组合特征,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土质滑坡,应调查土的类型、特征。
3.4 滑坡区地质构造调查:包括所处大地构造部位,构造结构面类型及其组合特征。
3.5 滑坡区气象及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地表水分布、变化和地下水出露、流量等与滑坡形成的关系;滑坡发生前和发生时的降雨量及降雨特征。
3.6 地震调查:调查历史地震情况与发生滑坡的关系。
3.7 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包括是否有因修建公路、铁路和其他建筑设施,开挖坡脚、采石放炮和当地滑坡整治的经验。
3.8 滑坡体所处自然地理位置:包括滑坡发生地的地名,行政区位置、自然经济状况。
3.9 滑坡体基本数据和特征调查。发生时间;体形态特征:滑坡前、后缘高程,滑坡壁相对高差、坡度、摩擦痕迹;规模:包括长度、宽度、厚度和体积等;表面特征:即滑体平均坡度,后缘、前缘及两侧特征,滑体分级、分块特征,滑坡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滑坡鼓丘、滑坡平台和剪出口位置等特征;滑坡体组成物质类型:包括岩土类型、状态、产状、物理力学特性等;滑坡体运动特征:包括滑坡主滑方向、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分析分级分块滑移特征,最大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最大滑速,按运动特征和滑移速度分类。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
3.10 滑坡损失及危害程度调查。包括人员伤亡,毁坏城镇、乡村建筑物,损坏铁路、公路及桥梁,危害工矿、城镇设施及水利水电设施,损毁耕地、林木等经济损失情况。
3.11 滑坡稳定性及潜在危险调查:包括滑坡发生后是否趋于稳定,滑坡后壁和两侧是否存在未滑下来的牵引块体,是否具有潜在危害和危险等。
对滑坡区进行详细调查后,必要时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准确采集岩土设计参数,对滑坡区的防治进行合理的设计,主要防治措施有:
4.1 警戒与疏散山体滑坡现场。一旦发现山体滑坡,及时报警,应急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滑坡区周边警戒线,封闭滑坡区所经过的公路、桥梁,借助网络或者广播等媒介告知附近居民,传递安全信息,让滑坡区周围的村庄居民能在最短时间内撤离,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4.2 设置减压脚。由于坡体抗滑力降低,减压脚方法是在坡体位置上的驱滑段,尽量削除部分土石,保证坡体存在的下滑力低于坡体的抗滑力,减小山体滑坡出现的几率。针对挖掘土方的数量,应该结合滑坡脚压的稳定指数加以明确。
4.3 挡土墙支挡。设置挡土墙是较为常见的方法。挡土墙的主要材料为块石、条石等,可以设置缓凝土类型的抗滑挡土墙、钢筋石笼类型的抗滑挡土墙或者浆砌类型的抗滑挡土墙等,特别是设置在坡体边缘地区中的块石类型的挡土墙,能有效防止滑坡继续发生。
4.4 检测滑坡区域。山体滑坡是突发性的,稳定是缓慢性的,往往还会出现不间断的滑坡现象,因此必须聘请相关技术专家对现场进行观测和检测。重点对可能再次出现滑坡的地段进行巡视,尤其地裂缝地段,并设置位移监测点采用仪器定期进行位移检测,结果及时上报职能部门,发现新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结束语
开展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调查、成因分析和综合治理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出现,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危及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方案,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头等大事,人人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共同拥抱新时代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