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03-18 08:15刘又玮鞠波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19年2期
关键词:眼震规管原位

刘又玮,鞠波(通信作者)

解放军第一〇七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烟台 2640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属于临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为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可出现短暂性眩晕,且有眼震及自主神经症状[1]。该病可发生于多个年龄层,其中以老年患者较为多见,有80%~90%的患者可累及后半规管,其次为外半规管与上半规管,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一定影响[2]。传统的手法复位治疗虽可取得一定临床效果,但其对复位角度及速度的把握存在不足,且部分患者不宜接受手法复位,如合并颈腰部疾病、不宜转颈或转体的全身性疾病等[3]。本研究旨在探讨BPPV诊疗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200例BPPV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0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对照组男43例,女57例;年龄27~76岁,平均(51.46±6.43)岁;其中右后半规管患者40例,左后半规管27例,右水平半规管13例,左水平半规管12例,右上半规管5例,左上半规管3例。试验组男45例,女55例;年龄28~76岁,平均(51.53±6.62)岁;其中右后半规管患者45例,左后半规管30例,右水平半规管12例,左水平半规管9例,右上半规管3例,左上半规管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4]中的诊断标准;(2)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合并脊柱病变、眼部病变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者;(3)既往或现存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经常规手法复位,操作者需娴熟掌握手法复位的相关知识及技巧,具体步骤如下。(1)患者取坐位,头部向患侧旋转45°;(2)患者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于床面上,患耳向下;(3)头部缓慢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维持时间超过30s;(4)头部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135°,使耳石回到椭圆囊中,维持时间在30s以上;(5)头部转向正前方,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试验组经BPPV诊疗系统复位,具体过程如下。(1)右后半规管:取端坐正前位,45°全身左转,后120°向右侧后仰,眼震、眩晕消失后继续转动到250°,后作30 s停留,转动至原位。(2)左后半规管:取端坐正前位,45°全身右转,后120°向左侧后仰,眼震、眩晕消失后继续转动到250°,后作30 s停留,转动至原位。(3)右水平半规管:取仰头高30°卧位,90°全身右转,眼震、眩晕消失后向左转,90°/次,中间停留时间>30 s,症状、眼震消失后转动至原位。(4)左水平半规管:取头高30°仰卧位,90°全身左转,眼震、眩晕消失后向右转,90°/次,中间停留时间>30 s,症状、眼震消失后转动至原位。(5)右上半规管:取端坐正前位,45°全身右转,后120°向右侧俯卧,眼震、眩晕消失后继续转动到250°,停留时间>30 s,症状、眼震消失后转动至原位。(6)左上半规管:取端坐正前位,45°全身左转,后120°向左侧俯卧,眼震、眩晕消失后继续转动到250°,停留时间>30 s,症状、眼震消失后转动至原位。

1.3 观察指标

1周后复查并评估复位效果,参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评估疗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为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为有效;眩晕、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BPPV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经传统手法复位无效的8例患者后经仪器复位均痊愈。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BPPV诊断的首要条件为变位试验诱发出典型变位眼震,标准的体位方向改变及变换速度是明确半规管病变的必要条件,因而在BPPV的复位治疗中,准确控制体位变换方向及速度尤为重要。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自动耳石诊断复位系统的问世使得BPPV的诊治有了新突破。

本研究采用BPPV诊疗系统治疗BPPV患者,结果显示,试验组复位治疗1周后复查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且对照组复位治疗无效的患者均可经BPPV诊疗系统治愈。结果提示,较传统手法复位BPPV诊疗系统更利于BPPV患者的治疗,可提升该病治疗效果。BPPV诊疗系统可获得与传统手法复位相同的诱发强度,进而激发变位眼震,从而得出精准的诊断结果,在复位治疗过程中,BPPV诊疗系统可360°翻滚,可有效促使半规管内耳石流动并最终进入椭圆囊,相较传统手法复位治疗,BPPV诊疗系统自动精准定量、定位、定速,其既可全身整体运动,又可依据患者受累半规管行合理360°复位[5]。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BPPV诊疗系统配备高清显示及三维动画,检查者可对患者眼震及其曲线观察更精确,从而可达更佳的诊治结果,且其无须复位医师具有丰富的BPPV治疗经验即可达较佳的复位效果。与此同时,本研究亦存在一定不足,在对选取的病例进行疗效分析时仅观察了1周时间,未对BPPV的复发情况跟进与随访,因而BPPV诊疗系统的长期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综上所述,BPPV系统可提升BPPV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定位、定量、定速精准,可作为BPPV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眼震规管原位
离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诊治策略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水热法原位合成β-AgVO3/BiVO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视频眼震电图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动物也会晕车吗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眩晕伴Burn眼震一例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