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钟峻程《空山吟》的探究及思考

2019-03-18 05:44文|
岭南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单簧管室内乐空山

文|

室内乐作品《空山吟》①创作于2015年,作曲家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钟峻程②教授,此作品在“第四届中国—东盟音乐周”上被德国Widmann室内乐团演奏大获好评并在第十一届泰国国际作曲家音乐节上再度演奏。全曲抒发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自首演之后,便以空灵、震撼的音乐情绪备受瞩目。

一、音乐语汇诠释与联想

乐曲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外加5小节的尾声,构成了中国传统曲式结构原则“起、承、转、合”,调性呈多调性的特征。

乐曲开始是单簧管奏出7个带连线的延长音,钢琴弹奏相同的音并以颤音型为主,似空山幽谷中的一记长叹(如谱例1所示)。

谱例1(《空山吟》第1-4小节)

紧接着单簧管吹出高半音的延长颤音,并融入了小提琴与大提琴,钢琴呈现七连音的伴奏织体最后结束在纯五度的音程上,造成空阔的氛围。第17小节开始单簧管奏出一系列的跳进单音,似乎在空洞的山谷出现了鸟儿在戏耍,而钢琴与弦乐则多以长拍音型为主,突出了单簧管轻巧的风格特征,需要演奏者高水平的演奏技术。

第二部分为承接部分,单簧管与钢琴相互应和,情绪与第一段相比逐渐高昂。单簧管以清脆的高音,诉说幽静的音调,与钢琴相呼应形成一问一答的对话式旋律。在第39小节出现四拍为一小节的装饰音加十六分音符音型的旋律,从听觉上类似中国民间音乐拍板吆喝声,此处加入了民间音乐素材并不突兀,有中西方音乐相互融合之意。见谱例2所示,一系列的长音后,呈现第三部分(如谱例2所示)。

谱例2(《空山吟》第39-40小节)

第三部分首先呈现出具有民族风味的旋律。旋律为bG宫以“b5、b6、b7、b2、b3”为五音的五声调式,如谱例3第55小节所示。后旋律回到单簧管部分,叠加上钢琴与弦乐的三连音、七连音伴奏,突出单簧管奏出的旋律片段,令音乐达到高潮,此片段呈现出钟峻程教授高超的作曲技术,用短小精美的民间曲调融入西方的室内乐中,创造出新颖的风格(如谱例3所示)。

第四部分的音乐情绪相对平稳,纵观谱面,单簧管多为长时值的单音,钢琴则为和弦的半音上行织体或颤音织体,与第一段相照应构成“空山静”的韵涵。尾声再次呈现第三部分的一小节五声旋律,叠加上弦乐与钢琴的柱式伴奏,最后辉煌的结束,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谱例3(《空山吟》第51-58小节)

二、阐述“空山”意趣及美学意蕴

“忠于文化的根,才能走稳创作的路”为钟峻程教授创作的宗旨。钟教授出生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地区,从小受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对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浓厚的情感。如何转化中西方音乐语境为钟教授一直探索并实践的事情。1990年创作的单簧管独奏曲《山祭》获得了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单簧管中国作品中的优秀创作奖,令钟教授的作品得到了肯定。《山祭》与2015年创作的室内乐作品《空山吟》相隔25年的时间,在这25年期间钟教授大量的作品通过西方作曲技法和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为广大听众呈现出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怀。其创作特点可以用“三位一体”来形容,即用传统创作技法、当代音乐创作技法、广西民族特色三者融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语汇和创作风格。

室内乐《空山吟》的篇幅虽不大却“五脏六全”,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感受到钟峻程教授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作曲家自述:“将自己对广西的大山、村寨的民族音乐情感和心灵感受融入作品中,让人们从音乐中领悟到广西少数民族人文风情和音乐文化的精神之源。”③大型歌剧《大秦灵渠》《骆越大地》等作品可体现此观点。而笔者认为在此作品中,钟峻程教授并没有融入广西民族的音乐材料,而是对民间曲调的“嫁接”,如在作品中引入G宫的旋律片段,旋律朗朗上口,极具中国民间曲调风格。纵观谱面,单簧管的音域为高音区,创造出空山寥寥的意境,是作曲家力求用音乐来表现“空山”的场景。而弦乐与钢琴则着重全曲的伴奏部分,打破了西方音乐以弦乐为主的常规配器,带来新鲜的效果。即《空山吟》是通过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与传统作曲技法相结合,呈现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景色。

《空山吟》采用的是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会令非专业的听众感到困惑。按照钟峻程教授的说法“音乐不是非要听懂的”,室内乐在当代音乐界中属于小众的体裁,许多人并不了解,但从发展历史上看,室内乐具有世俗性,篇幅上同交响乐对比相对短小,乐器也只有几件,所以从室内乐渗透出来的情感更加细腻。细腻的情感需要听众用心体会,而不是靠“懂”来了解音乐。《空山吟》作为带有标题的室内乐,首先成功从标题上直观地给人带来“空山寂寂”的画面。而在音乐结构内部,整体力度以mp为主,小部分的fff和mf为过渡性质;多处的长拍子节奏,给听众带来空旷的情景;颤音的呈现,也给人带来感染力。而融入的片段性民族五声调式,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的“妙”。何为“妙”?即作曲家突破有限的对象,追求一种“景外之景”的意境。在乐曲中的民间音乐元素、微妙的节奏以及乐句的细节处理体现出钟峻程教授不仅给我们带来空山景色,而是运用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描述一个在幽深少人的山林吟唱的故事。

三、散论“民族与现代”的融合

当代的音乐五花八门,流行音乐符合大众的审美,快餐式的音乐也极其受到鼓舞。那么不禁思考一个问题——现代民族音乐该何去何从?此问题可分“专业人”与“非专业人”进行讨论。

钟峻程教授作为专业现代民族音乐创作的作曲家,面对如何传承现代民族音乐的问题,需从创作技巧入手。“每当有人问起怎样进行音乐创作,我都会回答音乐创作的全过程就是‘技术加感觉’。”④按钟峻程教授的理解,技术为基础,感觉却是锦上添花之物。“感觉”这个东西就处于玄乎飘渺之中,无法解释也无法勾画,有的人天生会有,有的人会靠后天的学习而积累,而前者大多数都会在音乐领域作出贡献,后者则对于音乐审美具有较高的要求。那么反之亦然,听众也仍可以靠感觉去听懂音乐呢。第一次聆听《空山吟》时,开篇并无头绪,而从第三部分带有民族特征旋律出现的那一刻,突然出现恍然大悟之感,经过多次的听、读,终于能体会到钟峻程老师塑造的空山之画。好的音乐之于听众是不能作为“消遣”和“娱乐”的,而是需经过反复推敲和“感觉”才能悟出作曲家给听众带来的意义。作为“非专业人”与“专业音乐”二者的平衡,需靠“非专业人”以“感觉”为基础,有了基础才能了解、关注、热爱并对现代民族音乐进行传承。

由于现代音乐大多运用的是现代作曲技法,这对非专业的听众而言并不熟悉,有可能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需靠作曲家在创作同时并进行思考,“如何在21世纪弘扬现代民族音乐?”21世纪是一个包容的时代,音乐的发展亦呈现多元化,而专业音乐的创作却越来越小众,这并不利于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当代作曲家在运用现代技法创作的同时,能融合耳熟能详的民族旋律,方能呈现出民族交响曲中的“民族”特色,抓住听众的内心。引用钟峻程老师的话,“坚持把自己文化的根抓牢抓透了,才能在创作这条道路上走得稳走得有底气”。

注释:

①乐谱总谱发表在《音乐创作》2017年第1期。

②钟峻程,1985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作曲理论家童忠良教授。1988年毕业后任职于广西艺术学院。自2012年以来,出任中国—东盟音乐周艺术总监,同时受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周的邀约。其间创作了多部作品,如歌剧《大秦灵渠》《骆越大地》《第二交响曲》等,以及众多的管弦乐作品。

③转引于王阿丽《民歌音调的现代阐释——钟峻程室内乐《天边的山寨》的创作特色》。

④转引于钟峻程《忠于文化的根,才能走稳创作的路——民族交响乐创作随想》。

猜你喜欢
单簧管室内乐空山
高音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及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
空山
单簧管的革新对其音乐及学派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室内乐比赛初赛圆满结束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室内乐的发展
空山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多元交融 文明互鉴——天津音乐学院室内乐专场音乐会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